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钢与火,致敬青春不老
2018-05-09 09:37:20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芳  



  从左到右:陈重赟、郭建腾、叶凌飞、庄惠鹏,摄于2018年5月4日。



叶凌飞,摄于1991年。



  庄惠鹏,摄于1993年。
    

●本报记者 卢素平 黄宝琴 文/图
  青春,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在三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汗水在岗位上抛洒,青春在奋斗中发光。他们是三钢成长的参与者,三明发展的见证人。他们韶华虽逝,但青春不老,梦想在路上,脚步不停——
  “铆定目标不放松”
  1991年的“五四”,陈重赟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他参加了三钢团委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获得第三名。这是他得到的第一项荣誉。
  1989年,年仅18岁的陈重赟进入三钢炼钢厂。在新人教育课上,他接触到一位授课的工人技师,觉得很了不起,便立志成为一名技师。
  铆定目标后,陈重赟坦然接受自身不足,开始发奋图强。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追着老同志询问,凡是需要动手的事,绝不假手于人。在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服输的个性下,他脱颖而出,一步一个脚印从“技术小白”走到高级技师,从普通工人被提拔为车间书记,还囊括了“十佳青工”“金牌工人”“全国钢铁工业劳模”等一项项荣誉。
  2007年,福建省第一台板坯设备在三钢投产使用。“首次开机,一般请有经验的师傅。但领导相信我的技术,我也相信,决定自己动手。”这一次,陈重赟再次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
  此后,陈重赟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创造的6年零6个月“板坯无漏钢”的全国纪录立为新目标,并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预防漏钢的方法。截至目前,三钢炼钢板坯连铸已保持了10年零10个月无漏钢的行业佳绩,早已成为了全国无漏钢控制水平的领军团队。
  2013年,“陈重赟劳模工作室”诞生。为了解决板坯的质检难题,陈重赟曾带领团队花费大半年时间发明了板坯离线翻转装置,并于2013年上半年申请了专利。2016年,工作室专门成立专利开发组。截至目前,已获得16项专利。
  回首过往,三钢钢铁年产量早已从1989年的30余万吨飞跃到如今的1000余万吨。“三钢有今天的地位,在于一代代三钢人铆定目标不放松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陈重赟已逝的青春,在一次次不服输的挑战中熠熠生辉。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在三钢第二变电站,一位小伙子正俯身半趴在铺着报纸的地面上。他仔细观察着变电设备,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在图纸上写写画画。这个人,就是18年前的庄惠鹏。这一幕,早已成为用来激励三钢一批又一批青年工人的典型事例。
  “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段废寝忘食的学习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忆往昔青葱岁月,如今已是三钢动能厂220千伏变电工段工段长的庄惠鹏不无感慨。他说,青年时代付出辛勤汗水,日后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1992年,21岁的庄惠鹏进入三钢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少人开始热衷于炒股和做买卖。几经尝试后,庄惠鹏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中深受启发,决心学好本职技能。恰逢2000年三钢第二变电站技改,他便利用闲暇时间潜心学习。
  如何接受和分配电能?怎么控制电力流向?怎么调整电力设施?……几年间,年轻的庄惠鹏不分白天黑夜学习,钻研吃透一个个难题,业务水平随之突飞猛进。此后的各项技能考试中,他都名列前茅。工作期间遇到的相关难题,他也能及时处理。“金牌工匠”“三明市劳模”等各项荣誉“纷至沓来”。
  “个人力量有限,整个班组的业务水平高才了不起。”2013年,在各方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庄惠鹏劳模工作室”成立。了解到班组成员70%以上是年轻人,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庄惠鹏不仅悉心教导他们为人处世,还琢磨出一套套考核和提升业务水平的工作制度,力求倾囊教授所学技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不断尝试中,庄惠鹏班组利用二次能源煤气发电并入变电站后输送到各个生产线,6年来为集团公司节省基本电费支出为7800万元。而班组自2012年3月建立以来,供并网发电量所节省的电费支出为9亿元。
  他喜悦地说,今年年底,三钢将添置两台全新的变电机,三钢用电有望实现自给自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庄惠鹏的青春,至今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充实感。他说,年轻人要谨记“活到老,学到老”。
  “心在哪儿,结果就在哪儿”
  “年轻人得做有心人,遇事多思考、多总结才有创新。即使事情再简单,如果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也永远不可能进步。”今年48岁的叶凌飞,是名副其实的“钢二代”。
  1991年,不到20岁的叶凌飞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三钢高线厂做一名钳工,负责设备的检修、维护、装配。工作中的他,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同样的活,经他之手,总能干得又快又好。
  2000年左右,高线厂的吐丝机经常出问题。为此,叶凌飞仔细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制作了改善设备缓冲的一个小装置,有效改善了难题。2012年,叶凌飞还发明了“热矫直机旋转接头”,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福建省闽光杯钢铁技能比赛”中荣获装配钳工第一名、“青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金牌工人、金牌工匠、福建省第三批优秀“百人计划”技能大师……这些荣誉无疑是对叶凌飞专业技能的肯定。
  “青年人要进步,首先得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内心浮躁。”1997年,郭建腾成为三钢的一名轧钢工人。至今,他已兢兢业业工作了20个年头。
  “刚开始,我也浮躁。慢慢地才发现,只要沉下心来,各行各业都能有一番作为。”郭建腾说,刚参加工作时,辊环一到晚上八点就裂开,表面黑漆漆的。每到那个时间段,宁愿不开工。
  后来,他和一位老前辈开始认真查找原因。当发现滚环上有油渍时,他们猜测可能是水冷却不够造成的。采取措施后,当月,三钢生产的1500余吨二级钢中,他们班组仅占100余吨。
  小小的成就感,激发了郭建腾学习业务技能的欲望。此后,他开始在整条生产线来回走动,认真观察,听异常。每次交接班,他都主动询问同时是否遇到什么难题,思考解决办法。
  “十年磨一剑”,郭建腾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成品组调、副班长、工段长……郭建腾的付出,慢慢得到了回报。2016年,他获评“三明市劳模”。今年,他又获得“福建省劳模”的荣誉称号。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干到最好。因为心在哪儿,结果就在哪儿。”致敬青春,叶凌飞、郭建腾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