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元新闻 > 
创业的舞台在田间地头
——记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90后大学生吴阁墩
2019-05-10 11:40:37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吴阁墩给果树整枝。

 

吴阁墩抱着刚出生的猪仔,笑开了花。

●本报记者 罗鸣灶 郑丽萍

进入5月,三元区壹号家庭农场生机勃勃:地里的芦柑抽出嫩叶,套种的西瓜苗长势喜人。

农场的主人叫吴阁墩,90后,三明学院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在校期间利用假期种植水果玉米,到如今创办家庭农场,大学生吴阁墩为什么选择农村、从事农业?他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历程?

不当“白领”,返乡种玉米

吴阁墩,三元区岩前镇吉口社区居民,1993年出生。2012年6月,他考上三明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3年,在同学眼里,吴阁墩挺“另类”的,因为半工半读几乎是他全部的大学生活。

在学校,吴阁墩不仅学习努力刻苦,而且还是个“活跃分子”。利用课余时间,他创立了当时三明学院人数最多的协会——酒店管理协会。担任协会会长期间,他长期与市里的景区、酒店对接,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实习岗位。

寒暑假,吴阁墩也闲不住,就到市里的大型酒店做兼职,他工作踏实努力,还未毕业,就被酒店聘为中餐厅主管。

“如果没有回到农村,也许我现在是高级酒店的一名管理人员,或者是一名优秀的城市创业青年。”吴阁墩说。

然而,之后的一次面试,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他投递了一份简历到福州某五星级酒店应聘。获得了面试机会,可在与面试官交谈时,面试官诚恳地指出,由于他额头上的小疤痕,在外在形象上可能会限制今后他在服务行业的发展。

回来后,面试官的一席话,让吴阁墩陷入了思考:如果我在这个行业不能做到最好,为什么还要坚持,可自己又能干什么?

那时,父母在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承包了50亩地种植西瓜,吴阁墩有空就去田里搭把手。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吴对农村有一股执拗的热情。他经常在地里帮父母干农活,不仅熟悉农业,也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技术。他父母是种田的好手,家里种的西瓜最重可达23公斤。

既然在农村也能有所作为,为什么偏要挤进大城市?于是他的目光开始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2014年初,假期他利用兼职赚来的钱,在梓口坊村流转了12亩土地,种植美国特拉水果玉米。经过精心管理,玉米喜获丰收,亩产量达1250公斤。

同时,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时机,吴阁墩创新将水果种植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展体验农场的新模式,每天吸引游客200多人次。第一次创业,吴阁墩赚了3万多元,积累了创业“第一桶金”。

种西瓜、玉米,吴阁墩有经验、有技术,但受时节限制,不是长久之计,有没有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项目呢?

毕业前夕,他又陷入了迷茫……

不言放弃,自学成“猪倌”

2015年1月,吴阁墩受邀到初中同学家玩,同学的老爸有一个小型的猪场,养了80多只瘦肉猪。参观之后,吴阁墩发现,农村养猪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生产设施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机会来了!”吴阁墩心中暗喜:比起种植玉米,养猪一年四季不受限制,还可以盘活资金。当时猪肉市场低迷,逢低进入,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这样,新的创业点子在吴阁墩的心中萌生。

说干就干,他身无分文,仅凭一股热情,就以每年1万元租金,承包了岩前镇岩前村的一家三峡移民养猪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作为家中独子,这次创业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堂堂一个大学生,回家养猪?”除了父母不解和恼怒,还有村民背后的议论和异样的眼光,吴阁墩默默承受着。虽然闲言闲语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但他只能“孤军奋战”,父母拗不过他,就选择“冷眼旁观”,希望他知难而退。

缺钱,是创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失去了父母这一最大靠山的支援,吴阁墩借钱无门,最后只能向奶奶借了4万元。

扣去租金,手上仅剩3万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把猪养起来?

这时,他想起在学校图书馆里看过的一本书,有一种香猪可以吃草长大。为节约成本,第二天,他就在猪场附近种了1亩麦草。

香猪苗从哪里来?经过多方打听,吴阁墩听说江苏乡下的猪更便宜,他就带着剩下的钱买回了100只大大小小、土肥圆的“香猪”。父母见他这么坚持,这么辛苦,也不忍心,开始慢慢支持他。

把猪运回来,当天晚上,吴阁墩把被子往饲料房里一铺,就睡下了。可这一晚,他彻夜难眠,心里既兴奋,又十分忧虑:自己是养猪业的“小白”,不懂技术,养好猪谈何容易?

认定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来养猪,去地里割了一大捆麦草喂猪,可没几天,猪都拉肚子了,越养越瘦。“后来才知道,我被骗了,这些猪根本不是‘香猪’,而是最不值钱的土猪。”吴阁墩说。

无奈,小吴只能赊账,向一位陈姓的养猪户买饲料,并跟着他学习怎么养猪。“第一次买了1000公斤饲料,这些‘猪八戒’没几天时间就吃完了。”这远远超出了预算,没多久又要赊账,但他只能咬牙坚持。

一个多月后,猪陆续可以出栏了。他信心满满去找猪贩子,心一下又凉了半截。因为养的是土猪,猪贩子嫌弃猪肉肥,一再压低价格。“要想赚钱,只能你自己杀猪,自己卖猪肉。”猪贩子这么说。

经过一番思考,吴阁墩决定自己杀猪。于是他向同村的屠夫求教。“你真想学,明天早上3点到我家来抓猪尾巴。”屠夫随口吩咐道。没想到第二天凌晨,吴阁墩准时到达。

就这样,从拖猪尾巴开始,学习刮猪毛,开膛破肚,提取内脏、起排骨,给猪头剥脸皮练习刀功,他大概学了一周。

“功夫”学到了家,可杀猪至少3个人,雇人杀猪不划算,也没人帮忙,怎么办?他从做豆腐的作坊里得到灵感,到市场买来电葫芦吊机,把猪从后脚吊起,这样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

每逢岩前镇圩天,吴阁墩凌晨3点多起床杀好猪,骑上摩托车,把猪肉运到镇市场摊点。“因为猪肉好,大概两个多小时就卖完,每头猪能赚600多元。”吴阁墩说。

4个多月后,猪场里的猪只剩20多头,纯赚4万多元。他将剩下的太湖母猪与洋猪种、本地黑猪种杂交,猪场越发兴旺起来。

争做“新农人”,耕耘农村新希望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吴阁墩更有劲儿了。

2015年底,猪价逐渐回升,附近的养殖户担心猪价再次回落,大批量卖猪。可吴阁墩认为,猪价回升不会昙花一现。他快速扩张,承包了3家养猪场,养殖规模扩大到2400头。

果然,猪价不断上涨,最高时每公斤批发价接近22元,涨了将近一倍。

2016年养猪场生猪营业额突破200万元,净利润达70多万元,不少农户佩服吴阁墩吃苦的精神和创业经验,决定跟着他一起把养猪事业做起来。

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17年,吴阁墩联合4户农户成立三明市财亿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养猪场生猪存栏数达2460头,年出栏4000多头,公司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养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吴阁墩认为不能单方向过度发展,他开始考虑转型。

他认识到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是大趋势。于是,他不仅没有扩大养殖规模,反而带动养殖户对猪场进行雨污分流,在养猪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有机肥多了,销路如何解决?他在养猪场周围流转54亩山垄田,种植了3000株芦柑,并套种西瓜,在山地散养2000只松针鸡,家庭农场颇具规模。

去年,吴阁墩牵头在吉口村定地小组发展有机生态养殖模式,种植早熟蜜桔2000棵,发展200多亩稻花鱼,装修民宿,建设酒窖,带动当地农村致富。

创业不忘本,饮水常思源。吴阁墩常到村里慰问留守老人,把家庭农场作为“三明市综合性示范教育基地种植养殖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场地。几年来,他先后荣获“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吴阁墩作为团代表参会。

眼下,吴阁墩和团队成员正加快建设农场基地。“目前已经注册了商标‘阳关里’,在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后,进行网上销售,带动更多人致富。”吴阁墩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