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让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红色清流继往开来新风貌侧记
2019-06-13 11:06:26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本报记者 刘莉婷 詹铁笛 本报清流记者站 巫建辉 杨颖

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时期,红色的基因已经深深地镌刻进这方土地——清流。

红土地,新发展。就在不久前,清流县荣获2018年度全市“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县(市、区)考评一等奖,一股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热情正在这片红土地上火热升腾。

历史给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宝贵的红色文化,更是当地百姓努力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红色文化,正为清流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以历史铸魂传承“红色文化”

林畲镇,地处清流县东北部,素有清流“北大门”之称。1930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途经林畲,在此驻扎休整7天。此后,红四军十一师、红十二师、东方军、红九军团等多支主力红军都曾在林畲境内驻扎,与敌人浴血奋战,并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址。

4月,500多名运动爱好者集结在清流县林畲镇园林式的茶园里奔跑。10公里的苏区红军路赛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清新的空气让健身跑者深呼吸,畅快奔跑。在林畲镇,这片红军踏过的红土地,这样的健身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走进林畲,总投资200余万元的苏区文化教育史纪念馆项目,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红军医院、红军桥、红军井、红色文化A级景区建设……一系列项目已被列入今年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盘子,如今正抓紧谋划推进。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清流县把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来抓,充分发挥红色优势,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营造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浓厚氛围。

从林畲红军史迹群到里田锅蒙山战斗史迹群,从长校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实践区到赖坊红军北上抗日纪念地“四大”重点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在清流蹄疾步稳。

据统计,近年来,清流县先后投入1亿多元,完成毛泽东旧居开放、毛泽东旧居广场及景区道路建设、里田锅蒙山战斗纪念馆、苏区人民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等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建设。

同时,编印出版《中国共产党清流历史》《清流红色遗址遗迹通览》《红色清流之历史故事》《红色堡里》《老区发展史》等书籍,拍摄了大型人文纪录片《清流萦流之红色清流》。

留存红色史料,讲好红色故事,真正让清流红色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扶贫有新招播撒“绿色希望”

红土地,更需要“绿色的希望”。

前不久,在清流县长校镇黄坑村,去年新种的小树,村民已经收到了第一笔1550元的分红。

这得益于去年清流县“林业基金投资管理站+村委会”新型合作造林模式的实施。

“这种模式为村委会或农户以林地、林木入股进行利益分成,基金站以每年每亩5元为基数,按每年增加1元的标准将经营利润保底预分红给村委会。山场的经营利润收益,基金站与村委会或农户按64进行经营利润分成,真正让村民实现入股‘分红金’。”黄坑村村主任李晓敏告诉记者。

据合作造林项目负责人林钟洪介绍,去年全县第一批实施合作造林面积3700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造林710亩,普通树2990亩。

“由于木材砍伐问题和林权问题,去年村里的合作造林只有300多亩,今年起,我们打算把符合条件的3000多亩山林全部用于合作造林,以30年的来算,按照规定分红,一亩林地平均每年能有20多块钱的收益,一年村里就有6万多元的收入。”在李晓敏看来,把山林交给林业集团来管,立马就有预分红,年年都有收益,不仅省心还能增加村财收入。

围绕乡村振兴,利用山林资源,清流县先后建成林下种养示范基地22个,新增产值6亿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农业人口1万多人,为清流农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青山延绵,绿水环绕,清流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无限的经济价值。得益于林畲镇优厚的水质、土壤、海拔及气候条件,苏福茶叶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制茶工艺和生产线,所生产的红、绿茶连续两届获中国绿标认证。

目前,公司建有6000亩的生态茶园,20个优良茶树品种,拥有两条全自动清洁化红绿茶生产线,年产干茶1200吨,2018年实现产值7600多万元,解决当地用工245人,年支付工资620万元。

苏福茶叶仅是清流县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流县充分利用当地生态优势,不断扩大招商力度。澳洲鳕鱼现代渔业产业园、烤鳗加工项目、智慧家居产业城项目……

曾经的贫困苏区县,如今正借绿赶超,播撒“绿色希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撬动氟产业收获“金娃娃”

红土地,还需要产业的支撑。

34年来,清流县这片红色土地上,氟化工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犷到精细,从小打小闹到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

1985年,清流县萤石矿开展地质普查工作;1989年,全县第一本萤石采矿许可证办出;90年代,卖萤石原矿资源、生产初级加工产品;2003年至今,做产业,向氟新材料转型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链条式发展……

64日下午5时,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二氟甲烷(R32)制冷剂项目自动化控制室内,40余个摄像监控画面,正实时传送厂内生产情景。

正在值守的R32车间一班班长施献武,一边观察着,一边操作着加大脱气塔出料量,减少进料量。不一会功夫,原本温度、压力异常的脱气塔便恢复了正常值。

“这套自动化系统是今年我们全新上线的。一方面操作简单,便于技术人员及时调整设备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能不断降低消耗,提升产量,提高质量。”东莹化工总经理徐能武介绍道。

引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技术革新,仅是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驶上氟化工产业发展快车道的其中关键一环。

2002年,东莹化工正式落地清流县龙津镇大路口村。10余年间,东莹化工成为龙头,带动了清流县全县氢氟酸生产企业的发展。

2015年,东莹化工年产2万吨的环保型五氟乙烷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我县氟化工产业发展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补齐了我县有机氟产品缺乏的现状。”清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江定荣说。

据统计,去年,东莹化工实现产值10亿元,占全县氟化工产值的四分之一。如今,清流县不断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成长壮大,全县可实现氟化工总产值40多亿元,成为全国主要基础氟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破茧成蝶,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清流县正不断撬动氟新材料产业集聚,收获“金娃娃”。

时下,走在清流城乡,目之所及,总跳动着鲜活的红色与绿色,所能感受到的,是一派盎然生机。好山好水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清流这片红土地上,让红色基因不断融入发展血脉……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