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六月六”畲意浓
2019-07-17 11:13:26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治平畲族乡江下坝


花儿美


高脚竞速


船灯

●本报记者 朱丹宇 林文斌 文/图

一边是乌米饭、灰米粿、芋子饺等畲乡小吃香飘四溢,一边是民俗踩街、文艺汇演令人目不暇接……7月8

日,农历六月初六,是宁化县治平畲族乡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当天上午,乡里举办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题的第三届六月六畲族文化旅游节,周边千余名群众齐聚于此,体验畲乡精彩歌舞、民俗风情及美食小吃。

重拾古镇畲乡情

《竹竿舞》《沂蒙颂》……在文艺汇演舞台上,表演者身着凤凰装,唱着畲语歌,将畲族的历史娓娓道来。

古时畲民从远古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因为平时依靠上山狩猎为生,与大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畲民就以“山哈”自称,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同时,凤凰被畲族人视为带来幸福的吉祥物,畲族的服饰因此多以凤凰作为银饰和刺绣图案,故谓之为“凤凰装”,每逢出嫁、节日等隆重场合,畲族妇女便会身穿凤凰装。

畲语是畲族人自己的语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不同于凤凰装、乌米饭,畲语的传承如今正面临断代危机,全乡精通畲语的村民寥寥无几。

现年63岁的雷水金妹从小生长在治平畲族村,是当地为数不多会讲畲语的村民。

“我是跟着爷爷和叔公学土地话(畲语),那时我还小,学得不全,但是很多老人家都会讲。”雷水金妹回忆。解放前,乡里的少数民族普遍受到歧视,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畲民对内用畲语沟通,对外讲客家话。解放后,普通话开始普及,畲语逐渐没落,很多人听不懂,年轻人也不爱学,久而久之,会讲畲语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畲语保护迫在眉睫。近年来,治平畲族乡四处寻找懂畲史、讲畲语的村民,通过他们口述历史、追忆过去,收录、整理老人所讲的畲语词汇,编成《畲语与汉语对照表》,把危在旦夕的畲语一点一滴保存下来。下一步,治平畲族乡计划将畲语教学纳入校本课程,让每位学生会说畲族历史,会讲本民族畲语,会唱畲语歌。

对畲语的保护精益求精,对畲族其他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治平畲族乡也不敢怠慢。目前,畲族文化馆、畲族古民居、畲族文化街、畲竹文化园等文化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玉扣纸制作工艺在今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结合闽光纸业工会、闽赣纸业工人游击队及治平籍老红军历史资料,深挖本乡红色文化;组织“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故事宣讲赛,策划“风展红旗”展廊,展示畲族历史、玉扣纸史和红色文化。

培育旅居新业态

“一个艾粿2元,一碗擂茶5元……”依托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节,各色畲乡美食纷纷走上街头,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品尝、拍照留念。

“我很早就听说过宁化的擂茶,这次终于有机会一饱口福!”在村民范红秀的摊位前,来自福州的游客张先生一边喝着擂茶,一边给美食点赞。

“艾叶、鲜笋这些小吃必备的食材都是我们自己山上种的,现采现做,为的就是让客人品尝到最正宗、最新鲜的畲乡小吃。”范红秀迫不及待地向记者推荐。

和其他村民一样,范红秀平时依靠自家的毛竹林做着笋竹生意,每年的文化旅游节是她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不仅会有四面八方的客人涌入乡镇,家里的亲戚也会从外地回来帮忙。

巫千金是范红秀的女儿,为了这次活动,在外地上班的她特地请假赶回来。擂茶、做艾粿、包芋子饺……早上天还没亮,巫千金就跟着妈妈忙开了。“以前小的时候经常帮家里干活,现在长大了,对家里的关心反而少了。”巫千金说,自己平时工作忙,加上在外地成了家,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近两年,家乡的文化旅游节办得热火朝天,自己不仅有机会回来陪陪父母,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大山里的畲族乡。

擂茶一碗接着一碗,客人一个接着一个,看着自家的产品热销,范红秀很是满意。上届文化旅游节,范红秀靠着卖小吃赚了近千元,今年随着文化节知名度的提高,慕名而来的游客比去年多了不少,收入也已超过千元。

为了配合文化旅游节,培育乡村游新业态,治平畲族乡近年来立足宁化最高峰鸡公岽、汀江源头、风力发电等自然人文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游产品及路线,结合风电水保项目,在各景区做好景观绿化工作,建好观景平台、露营地,并配套乡村民宿,解决游客“两餐一宿”问题。

脱贫一个不能少

旅游节活动间隙,治平畲族乡党委、政府宣讲了扶贫政策,表彰本乡的扶贫先进。

曾英是治平畲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妹妹还在读书,全靠父亲曾德玉打零工收入勉强维持。

2013年,曾英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这本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可曾德玉却高兴不起来:家里本就入不敷出,现在又多了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可怎么办?

治平畲族乡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多次派党员干部到曾英家入户走访,通过各种渠道为她筹集助学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2013年,乡计生办为她争取了金秋助学金4000元;2014年,乡里将曾英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积极落实各项助学政策;2016年,县政府还为她发放了县级教育助学金8000元。

曾英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奖学金,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7月份,曾英顺利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入职厦门市蔡塘学校。2018年9月,曾英又考入厦门市第一中学,成为一名在编在岗教师。如今的她,不仅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整个家庭也因她完成大学学业并顺利就业而脱贫。

近年来,治平畲族乡多措并举,聚焦发力,落实“348”扶贫工作机制,积极对接省市县对口帮扶单位,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因户施策,精准实施造福搬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兜底等扶贫工作。

截至2018年底,治平畲族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49户754人全部脱贫,12个建制村(原均为空壳村、其中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空壳村、贫困村行列。治平畲族乡,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