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元新闻 > 
美了村庄 甜了民心——三元区岩前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侧记
2021-11-01 12:45:00  来源:三明日报、三元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芳  

金秋十月,气温骤降,但三元区岩前镇却汇聚着一股又一股“暖流”:田间地头,村民们忙收获;乡间小道,游客们赏美景;休闲公园,孩童们在嬉戏;农家小院,老人们话家常……

这一幅幅如画美景,这一个个甜蜜生活的背后,处处体现着三元区岩前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用心和用情。


岩前镇一河两岸一瞥(姚亚环 摄)

近年来,岩前镇以“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上做足文章,不断加快岩前村、乌龙村、星桥村、忠山村等乡村振兴试点村、实绩突出村示范培育,全力为乡村想出路、立产业、改面貌,让每个村庄都承载着走向富裕的梦想。

如今,走进岩前镇各乡村,不仅村庄美了,农家富了,农户更是尝到了生活的甜头。


万寿岩(刘冬春 摄)

党建绘出“同心圆”

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是基石。

如何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创新党建引领新动力?岩前镇下了一番“绣花功夫”。

10月26日,走进岩前镇岩前村,村务公开栏上,困难党员的心愿爬满了墙。

“天气冷了,我想添加厚的被子。”

“我想要一个电磁炉,可以在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火锅。”

“我想要一个电炖锅,给孩子炖点好汤,补身体。”

……

看着满墙的心愿,岩前村委会主任吕吉宗拍着胸脯自豪地说:“这些小小的愿望,我们帮他们都实现了!”今年,与困难党员老王“一对一”结成对子后,吕吉宗就特别关心老王的家庭情况。上门谈心、送上慰问金、添上生活用品,吕吉宗事无巨细。在得知老王今年的心愿是想要一个电磁炉后,他记在心里,并很快帮他实现了。

困难党员心愿的达成,得益于岩前镇对党员的分类管理。目前,岩前全镇将633名农村党员细分为任职党员、能人党员、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弱困党员、常住党员等6类,着力破解农村党员管理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作用发挥弱等问题。

“其中,能人党员至少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党员群众;老年党员参与涉农政策宣传、文明新风传播;常住党员主动认领按需岗位,开展卫生保洁、纠纷调解、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岩前村党总支书记邓振生举例道。

自去年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以来,全镇农村党员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00余场次,认领完成弱困党员、老年党员微心愿53个。

除了加强党员分类管理,组建“红色护岩人”队伍也成了岩前镇党建工作的一抹亮色。


护岩人在行动

“2017年6月,我们就招募了一批党员志愿者,建立了‘红色护岩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志愿者的个人专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岩前镇党委书记刘一果介绍道。

“我主要参与万寿岩景区卫生清扫活动,引导村民世代守护好遗址。”这是党员村民王源铨在志愿服务中所做的贡献。

“我曾帮助化解村民因土地增减补偿费分配问题所发生的纠纷。”这是党员调解员王源河,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所付出的努力。

4年多来,“红色护岩人”志愿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有97名党员志愿者利用专业特长,帮助村民解决农村道路砂石堆积影响出行安全问题、生活用水保障问题、路灯损坏问题等实际困难159件。

党建激活“头雁”,还需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为此,岩前镇党委立足万寿岩片区发展新格局,按照“规划一张图、政策一个样、资金一个盘、党群一条心”,积极整合岩前文旅、乌龙农业、吉口工业等区域特色资源,通过跨村联建强组织、多村捆绑抓机遇、抱团发展谋产业、一体推进促民生等举措,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持续提升乡村治理及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通过‘跨村联建’,我们已有效化解区域矛盾8起,结对帮扶贫困户11户,为周边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100余个。”刘一果说。

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建立片区“党建联盟”发展模式……在绘就农村发展“新图景”,画出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之路上,岩前镇以党建为引领,步履铿锵。

产业激活“一汪泉”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周末,集采摘体验、山地越野等为一体的乌龙村兴发农业综合体项目,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亲子游、乡村游的客人。


乌龙村蓝莓基地

“5月是我们的蓝莓采摘季,那时黄金周,一天游客就能达到1000余人。在享受采摘乐趣,品尝鲜美蓝莓之余,还能体验一把山地越野车的刺激。”项目负责人池仲兴说话也不闲着,给蓝莓整枝、观察土壤水肥情况,有条不紊。

眼前的400亩蓝莓种植基地,紧靠306省道,距离岩前高速路口仅3分钟车程,这里农田土壤肥沃,天然富含锌硒,优越的交通区位、自然环境优势,给特色富硒农业发展带来了广阔“钱”景。

“仅去年,我们基地就营收100余万元。”池仲兴在尝到发展甜头之余,也带动了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基地,他每天付给女工工资120元,男工180元,一年下来,村民就能在家门口净挣4万至6万元。

乌龙村立足富硒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旅融合,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仅是岩前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体态”的生动一笔。距离乌龙村20分钟车程的忠山村,打造新型蔬菜交易市场,则是激活岩前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一汪泉”的又一注解。

距离三明市区37公里、岩前镇区17公里的忠山村,山水环绕,雨量充沛,以蔬菜、毛竹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占全村村民收入的60%以上。


忠山村蔬菜基地

今年64岁的忠山村村民林家祥是村里的种植户,已种植蔬菜40余年的他,承包了5亩蔬菜地。10月26日一早,正逢圩日,菜商就从林家祥那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了150公斤茄子。

“这段时间蔬菜行情好,能卖到好价钱,我要赶紧去地里多收一些。”说话的功夫,林家祥已回到农田忙碌起来。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忠山村上演着。忠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作丹娓娓道来村里蔬菜种植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忠山村种植蔬菜约2000亩,大力发展八角瓜、莴苣、香瓜等果蔬种植,初步呈现春搭八角瓜,夏种白菜,秋收苦瓜,冬产莴苣,四季轮作无闲田的农耕特色,且忠山村是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和镇蔬菜交易集散地,具备打造新型蔬菜交易市场的良好基础条件。

“9月26日,我们向上申报建设蔬菜交易市场项目,一期优先建设蔬菜交易区、物流配载区及综合服务配套区,主要以蔬菜瓜果展示、批发为主,为蔬菜销售、转运提供集中性场所。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吸纳劳动力,为村里注入发展新活力。”张作丹说。

伴随着岩前镇特色现代农业“一十百千万”计划的全面实施,全镇“米、菜、菌、茶、果”五朵富硒“金花”全面绽放。与此同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之路并未止步:加快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深化与厦门火炬高新区共建,加快邦华新能源等上下游项目落地;主动联系金牛、厦钨、吉兴、元福等周边企业用工需求,引导服务村民“家门口”就业;跨区域连片打造万寿岩——格氏栲片区旅游项目,带动乌龙村、星桥村、忠山村连片发展,打造具有较高价值的文旅品牌……近年来,岩前镇通过做实工业项目、做精文旅融合,工业、文旅产业也在迅速崛起,一幅美丽产业“钱”景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宜居滋养“文化魂”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今年,进入盛夏之前,星桥村村民就迎来了一件清凉的舒心事: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


星桥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

“以前洗漱、做饭,总得掐着时间点。热别旱季时,就怕水小甚至断水了。现在好了,家里通了自来水,随时都能出水,生活也踏实安心了许多。”刘永星为了让家里人能用上水,多年来一直是从山上往家里引水,这一引就是1000多米。虽说有了水,可旱季担心停水,雨季担心水浑,用好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星桥村下辖8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共有村民997户3785人,是三元区最大的行政村。

“由于村内片区太多,涉及面广,自来水管网布设所需资金量大,户户通自来水的事就被耽搁了。”星桥村党总支委员吕成都道出了这些年村里饮水工程的难处。

为了破解难题,星桥村两委集思广益、村民群策群力、脚步丈量路线,全面推进饮水工程。8月,星桥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工,自来水随之流进了家家户户。

作为万寿岩——格氏栲文旅康养带的重要枢纽村,今年更让星桥村村民喜上眉梢的还有“岩栲线”道路的提级改造。

去年以来,岩前镇就全力推进“岩栲线”道路建设。其中,岩前路口至星桥中桥10.2公里、格氏栲至星桥上沙地10.4公里两条三级公路改造完成,同时岩前丁字路口拓宽改造工程也全面完工,向道路两侧拓宽8米。

随着路网的全面提升,村民也切实享受到了实惠。“如今,我们去三明城关只要半个小时,6元钱。而且进城的公交车由公交集团代替了乡村客运,时间缩短了一半不说,价钱也省了近一半。”刘永星高兴地说。

星桥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交通路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村庄,仅是岩前镇因地制宜,按下美丽乡村“加速键”的一个缩影。


星桥村新一角

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岩前镇进一步加快新村建设,织密交通路网,完善水系治理。目前,已累计完成岩前高速口至集镇沿线1.2公里、18320平方米绿化彩化花化提升,集镇本点4个片区40多栋房屋、8000多平方米立面改造,新建岩前、增坊等村农村三级公厕4座,改造三格化粪池500余个。

乡村美了,随之而来的是以文明乡风滋养的乡村之“魂”。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为此,岩前镇深入挖掘和继承岩前镇远古文化、开闽文化、红色文化、孝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利用清风荷韵孝廉馆、翠云书院等文化阵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完成了万寿岩生态文明保护教育实践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岩前镇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61岁的忠山村治保主任杨裕群一直热爱红色历史,在全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忠山村里他还有一个身份——红色文化宣传使者。

10月15日,村里迎来了一批小客人。他们是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100多名五年级学生。

“来到村里后,我领着孩子们一路参观了忠山乡党支部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和十八寨红色文化展馆,给他们讲讲红色历史,说说国学文化,我觉得很有意义。”杨裕群介绍,一年来,他接待像这样进村里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就达200批次左右。

除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岩前镇还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持续开展文明村庄创建,深化修订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进一步涵育文明乡风。


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点

田园处处皆美景,绿水青山展笑颜。党建之美、产业之美、环境之美、文化之美的岩前镇,正不断托起村民的幸福梦……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三元记者站 黄柳青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