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了5年的工程款终于到位了,感谢法院,让老百姓的‘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5月20日,三元区法院执行局法官接到了一位跨越千里的执行人打来的感谢电话。 今年第一季度,三元区法院执行局共收到从各地送来锦旗11面,每一面的背后,是群众对法院深化执行机制改革、践行司法公正的认可,更是执行干警日夜坚守与付出的见证。 繁简分流提质效 跑出公平正义“加速度” 申请执行人姚某与被执行人陈某本是好友。2020年,陈某因经营周转需要向姚某借款5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借款到期后,姚某经多次催讨未果,无奈之下于2023年向法院起诉,并于今年1月14日向法院申请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三元区法院执行局迅速发起网络查控并启动“速执”程序,将案件分流至速执团队。其中,外勤组多次错时上门传唤陈某到庭,通过对被执行人陈某采取拘留措施,促使陈某一次性交清执行款5万元,全案执行完毕。1月24日,申请执行人姚某专程向法院送来锦旗致谢。 为提升办案效率,优化结构,近年来,三元区法院创新构建“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模式,建立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的“1+1+2”党员速执团队,负责对5万元以下小标的、行为执行等简易案件实行“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实现30%的简案15日内执结;对涉众型、疑难复杂案件组建专业化团队攻坚,建立“一案一策”台账。 2024年以来,执行案件平均用时缩短15天,执行到位金额突破12亿元,繁简分流的“双轨并行”让正义既不迟到更不缺位。 执警联动破难题 创新打造执行“110” 破解执行难题,需多方协同发力。在执行工作中,“人难找、财难寻”是困扰执行进度的顽疾,而三元区法院的创新举措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发现了被执行人黄某下落,请法警马上出警。” “收到,马上安排人员。” 随着执行法官发出指令,法警迅速响应。二十分钟后,被执行人黄某被传唤至法院。执行法官接力跟上,一个小时后,涉案标的6万元的民间借贷案件全部履行完毕。 这是在三元区法院执行工作微信群里经常发生的一幕,针对被执行人“人难找、财难寻”的痼疾,建立法警派驻执行局机制,打造执行“110”响应机制——当事人发现被执行人线索后,承办人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出查找下落申请,由法警外出查找、传唤、拘传、拘留被执行人。这种“接警即出、快速反应”的执警协作模式,让逃避执行者无处遁形。 2024年,三元区法院由法警组成的外勤团队,共查找被执行人下落1298人次,传唤、拘传、拘留被执行人319人次,促成176件案件执行完毕,143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 攻坚克难显担当 书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某银行和张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张某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50余万元,借款到期后,张某无力偿还,银行向法院申请依法拍卖该抵押房产。在执行过程中,张某向法院承诺拍卖成交后,会主动搬离案涉房产。 哪知,房产拍卖成交后,张某不仅故意不搬,还怂恿年迈的老母亲居住在房屋内对抗执行。经多次沟通无果后,三元区法院执行局制定了详细的腾房方案,组织精干力量,通过集中执行并联合社区、街道开展释法工作,最终成功腾退该房产。 啃下“骨头案”,攻坚“执行难”。2024年以来,三元区法院发扬钉钉子精神,经常性开展“春雷行动”“元执利剑”等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周二晚上固定开展错时执行,共出动执行干警900余人次,高效执结涉民生案件278件,执行到位金额641万元。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移送涉嫌拒执犯罪线索12条12人,作出有罪判决7件7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932人次,限制高消费2060人次;开展多轮次的执行案款专项清理行动,累计发放执行案款7468笔4.26亿元。为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余元,以“如我在执”的情怀守护弱势群体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