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区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大局,扬优势、汇众力、创特色,推动政协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全方位推进三元高质量发展作出政协贡献。 一、强化党的领导,在把牢政治方向上保持定力 1.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落实党建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好发挥政协“三个重要”作用,确保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在政协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2.深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经常性学习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领全区政协系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强化党建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链条,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从“有形”向“有效”提升,促进党建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擦亮“党建+履职”品牌。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安排,以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引导广大委员增强制度自信、激发奋进动力,动员各界人士始终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二、强化履职担当,在服务中心大局上精准发力 4.聚焦中心协商建言。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落实市委“四领一促”部署,把握区委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锚定持续推进“1620”行动要求,引导委员紧扣中心工作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认真组织实施年度重点协商计划,聚焦“弘扬‘晋江经验’,推动三元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围绕“‘数转智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考古和利用”“深化林票制度改革,推进森林资源价值实现”“做优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课题开展对口协商,建管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5.紧贴民生调研视察。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省政协“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的要求,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组织委员围绕“培育消费热点,做大三元区第三产业发展”“打造三明学院经济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挖掘沪明往事,讲好沪明合作故事”“加强耕地保护”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助力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6.做好提案办理协商。认真落实《三元区政协协商成果办理工作规程》,不断提高提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延续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机制,对“推动沪明对口合作,深化特色街区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区养老服务能力”“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等9件重点提案开展办理协商,促进有关意见建议落实。开展重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回头看”,做好提案“提”“办”质量双向互评工作,确保提案办理回复率、满意率达到100%。 7.站位一线担当作为。强化一线意识,增强使命担当,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深入挂钩联系的重点项目、企业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开展政协系统协同招商工作和“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在推动项目、服务大局、营造氛围、促进发展中展现政协担当、委员风采,助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三、强化守正创新,在践行履职为民上激发活力 8.深化“家门口协商”。按照“一县一品”要求,以“委员工作站(室)”为支撑点,以“界别议政厅”为联络线,以“乡镇联络组”拓展覆盖面,不断完善委员履职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家门口协商”,让群众感到“政协离我很近,委员就在身边”。以“点题协商”“近邻协商”为抓手,积极开展“家门口协商”履职实践,通过在“家门口”议好群众“关心事”,在推进基层治理生动实践中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升“家门口协商”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家门口协商”品牌。 9.深化“政协+”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政协各参加单位合作,拓宽监督渠道,围绕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落实、重点工作推进,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助推工作落实。重点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加强园区土地高效利用”“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市区油烟、噪音扰民整改”“落实河长制,提升沙溪河三元段水系生态安全”“加强少数民族村‘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项监督、联合监督、视察监督,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 10.深化“委员河长”工作。认真落实《“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组织“委员河长”深入开展“我爱沙溪四季巡 同心共护一江水”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索在民主监督中坚持双向发力的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活动,助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因地制宜建设“委员河长”主题公园,培育2-3个“委员河长”履职示范点,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河护河行动,助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三元。 四、强化团结联谊,在广泛凝聚共识上持续用力 11.强化统一战线功能。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深化与党派团体的合作共事,通过联合调研、联动协商、联名监督等形式,为党派团体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探索和完善凝聚共识的有效载体,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港澳台侨人士的沟通交流,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交往,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拉长团结联谊半径,推动政协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12.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完善乡镇联络组、界别议政厅、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贯通委员与界别群众的协商链路,创新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方法途径,引导委员更加自主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服务民生,主动同界别群众广交深交朋友,丰富界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界别工作组织化程度,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发挥政协的组织优势、委员优势,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通过政协与台胞双向奔赴,促进闽台同胞心灵契合。 13.倾力打造“书香政协”。依托委员培训班、政协书画室、委员之家、委员工作站(室)等平台,深化“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实践活动,引导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坚持政协文史“三亲”特色,加强文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扩大三元文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契机,组织开展主题书画精品展等系列活动,讴歌伟大祖国和人民政协75年的辉煌成就。加强区政协“网、刊、号、站”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切实讲好政协故事,充分展现委员风采。 14.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上级政协纵向衔接,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课题调研、“一线点题微协商”、“委员三下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切实提高政协工作协同性,推动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力量融合。加强与兄弟县(市、区)政协横向交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借鉴各地区改革发展和政协履职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联谊协作,推动互学互鉴,促进共同提高。 五、强化自身建设,在夯实工作基础上深挖潜力 15.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按照市政协“比、学、赶、超”、“争先竟位”要求,加强委员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培养专业的协商能力和协商精神。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优化委员履职平台,引导委员积极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创新创业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健全委员履职档案,完善履职激励机制,积极为委员知情明政、沟通交流、外出考察等创造条件,让委员更具荣誉感、更有责任感。强化委员履职风采宣传,提高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6.加强专委会建设。优化专委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委会“专”的作用和“专”的特色,着力打造专委会特色品牌。完善专委会对口联系协商实施细则,探索开展经常性界别活动,突出质量导向,将提质增效贯穿调研、提案、联系界别群众、凝聚和传播共识、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发挥专委会组织优势、专业优势、联络优势,进一步做好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当好委员履职“店小二”,激发委员活力,提高履职实效。 17.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探索用信息化赋能政协履职,提升“数字政协”云平台运行质量,引导委员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巩固模范机关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全面提升政协机关服务、协调、落实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政协工作的水平。统筹抓好机关绩效管理、平安建设、老干部服务等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附件:中共三元区政协党组2024年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中共三元区政协党组2024年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