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老区苏区奔小康 发展路上不掉队
——我市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侧记
2021-01-11 10:53:45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曹建平 摄)

●三明日报记者 曾凤清 卢素平 吴文凯

山高水长,路隘林深。三明这片红土地是历史的抉择,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起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率领工农红军展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代的车轮向前,发展的号角嘹亮。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天然屏障的连绵青山、交通险阻,也让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的路途更显崎岖。

向贫困宣战!这是红土地上新的“长征”。目前,全市10.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从“路隘林深苔滑”到“路宽林茂粮丰”,风展红旗依旧,如画三明更美!

从“大水漫灌”

到“精准滴灌”

地处山区,贫困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对于全域老区苏区的三明市而言,这是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要奔小康先脱贫,在三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着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赋闲”。对于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的老人们来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生活在高山上的人们,曾经守着贫瘠的山田,有劲也不知往哪儿使。

和这个村相距7公里,就是当年中央红军集结出发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淮土人民扩红热情高涨。禾坑村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参军,村里仅记录在册的烈士就有38人。老支书廖罗金的两个叔公跟着革命队伍走后,都没有再回来。

和祖辈参与的那场长征不同。廖罗金他们面对的,是另一场“长征”。

2012年,全村有90多户200多人提出低保申请。各家有各家的困难,怎么精准识别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村干部们经过合计,提出根据农户的申请,由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两轮比选,再经过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三轮公示,最后上报名单审核。根据这个办法,禾坑村在次年开春,确定了62户191人进入低保名单。

正是在这一年,“精准扶贫”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攻坚方向更加明确,而禾坑这个革命老区基点村在精准识别贫困帮扶对象上进行的探索,也成为日后被广泛借鉴推广的“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雏形,为解决扶贫工作“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问题,贡献三明智慧。

通过落实“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宁化县共精准识别贫困对象7720户22756人,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同时,确定2153名帮扶干部对7720户贫困对象实施结对帮扶,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帮扶干部因户施策,通过八种帮扶模式对贫困户实施帮扶,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动态进退,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

2014年7月3日,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宁化召开,全面推广实施“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4年11月12日,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宁化召开,“348”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开始向全省推广。

2014年12月15日,三明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此后,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在落实好3个层面16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又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困难家庭“347”精准帮扶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资金量化折股、烟叶返税、跨村联建等贫困村村财增收长效机制,以及农村相对贫困家庭“239”精准帮扶机制,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工作积极探路,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领导的肯定。

至2019年底,全市现行标准下10.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从资源优势到造血生血

“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奔小康工作的难点,也是关键。”1996年5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就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的实施意见》。当时明确,要通过两年的努力,帮助1万多贫困户、4万多贫困人口走上贫困致富的道路。干部群众干劲足,但是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意见》印发后20天,一场调研在沙县展开,主题就围绕着奔小康工作。走田间访农户,从产业明晰化到农科教示范,从提升造血机能到做好社会保障,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脱贫奔小康的工作思路越发清晰起来。

想要地生金,既要人勤,也要苗壮。

眼下,正值华重楼冬季管护期,沙县夏茂镇岩坑村村民张述嘉正忙着为华重楼除草、施肥。张述嘉一家原是岩坑村的贫困户,父亲年迈,哥哥患病,家庭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如今,靠着种植华重楼,他们家年收益逾20万元。

华重楼,别名七叶一枝花,是福建原生珍稀中药材,整棵可以入药。从最初几亩地试种,到现在100多亩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从原先单一的华重楼,到如今拥有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多种特色中草药品种,岩坑村找到了一株株脱贫致富的“黄金草”。

带领张述嘉们结缘这些“黄金草”的,是来自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技术引擎,农科院的科技工作者被寄予厚望,科技特派员团队成为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支撑。20多年来,大家想着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进农民增收的笑脸中。

通过科技特派员推广,全市不少村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仅特色中草药种植一项,就在沙县夏茂镇、富口镇,永安市,泰宁县,宁化县等地,累计推广种植自主研发的华重楼、多花黄精等1000亩以上,累计新增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一个项目造富一个家庭,一个产业改变一个村庄。从特色现代农业到特色小吃产业,再到文旅康养产业,造血机能增强了,百姓腰包就鼓了。2020年,三明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5071元,是2015年3416元的4.4倍。

“现在,我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做到每户都有1个以上的增收脱贫项目。”市扶贫办主任王小坚说。全市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8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637个,覆盖贫困户25501户次、78251人次。厂房式就业、居家式就业,贫困户忙时在农田,闲时进车间,在家门口找到了新的增收门路。

从住进新房到做美乡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勾勒出三明一幅幅别有韵味的山水田园美画卷。

驾车经由福银高速公路,过将乐县城往北行驶约30公里,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白墙蓝瓦斜屋面房屋映入眼帘,装点在满目的青山绿水间,呈现别样的诗情画意。“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名不虚传。2010年,将乐县万安镇将灾后重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相结合,将对口援建、河道整治、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省道改造、灾后重建等资金捆绑使用,巧妙借力,高标准建设集中重建点。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万安镇只是三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我市不断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和风貌管控,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加快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乡镇创建。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等七大重点工作,按照“整合政策、多元投入、点线结合、市县共推”原则,培育示范典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三明样板,逐步形成“一县一带多点”的示范集群,力争到2022年,建成10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同时,按照“一年扎实起步、三年基本见效、五年全面建成”的推进原则,在沙县夏茂镇、将乐县高唐镇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在高位推进“五个振兴”基础上,发挥“综合试验”优势,鼓励创建乡镇联系实际,努力探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挥示范效应。

有了新村,更要真正拥有新生活。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打造了64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紧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我市强化精准施策,下足扶贫“绣花功夫”,建立起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和住房安全保障等体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明老区苏区人民正阔步前行,在如画山水的卷轴上,描绘出风展红旗的奋进新图景。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