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频道 > 三元新闻网政协委员会 > 提案聚焦 > 
关于进一步激发我区民营经济活力的建议
2021-03-29 11:04:46  来源:三元区政协办  责任编辑:张芳  

民建三元基层委员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得到了较好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同时民营企业自身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关期,新冠疫情影响对经济的冲击还未结束,因此进一步激发我区民营经济活力显得尤为重要。但从调研走访民营企业过程中了解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不少民营企业家都认为他们当前面临的困境就是“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可以说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1.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一是好政策落实难。中央、省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有的比周边发达省市还要超前,但有些扶持政策还是睡在文件里,说在嘴皮上,政策执行不得力;二是服务意识薄弱。个别部门办事人员在办理民营经济审批等事项时,仍存在不进行一次性告知,人为拖延办事时限,敷衍塞责,遇事推诿;三是城市服务功能欠缺。一些民营企业反映招工难,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有的反映缺乏有一定技能、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

2.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偏小,无力转。我区民营经济小、弱、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档次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少,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少,新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二是经营效益下滑,无钱转。当前经济低位运行时间已较长,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诸多不利情况下,企业经营压力明显上升,经营效益下滑导致出现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待观望的情绪比较严重;三是专业人才紧缺,无法转。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受区位、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制约,我区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普遍缺乏高端技术和科研人才,尤其是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一是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目前,我区民营企业90%以上融资量依赖银行信贷支持,过分依赖。在金融领域,开展了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相关政策对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重要意义,但短期内也对现有的融资渠道产生了冲击,使部分企业信用风险攀升,再融资难度加大。二是金融服务欠缺,虽然各金融机构作了很多努力,开发了一些金融产品,但我区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得不到创新金融产品的服务,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乏,因此“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贷款少”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企业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足。一是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规模的匹配性有待增强。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主行为。但有些民营企业仍然沿袭“家庭式管理、作坊式生产”的模式,导致产权不清、体制不顺;二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面前不够主动。调研中,不少企业家抱怨金融部门贷款审批环节多、要求高、审批难。而自身对金融政策、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存在着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认识上有差距,加上经营管理不规范,特别是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报表质量不高,不能主动适应金融部门贷款审查要求;三是习惯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民营企业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因此,就进一步激发我区民营经济活力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要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抓好政策落实。要继续做好各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联系民营企业制度,经常性走访、接待民营企业负责人。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梳理整合有关政策,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电话沟通、上门宣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别的政策信息宣传解读,及时传递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等信息,便于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争取享受有关政策;二要政企合作,解决民营企业招工和职工子女入学问题。人社部门要与企业挂钩,加强对企业缺工和农村劳动力的调查、登记、汇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企业用工的输送和对接就业机制;要建立相关机构,重视劳力培训,加强与职业教育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有计划性、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对民营企业职工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分别给予每人一定的补贴。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完善民营企业职工购买保障性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有关办法。三要淡化所有制界限,一视同仁。在地方税收和电价等方面保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二、着力解决转型难问题。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用好上级技改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等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引导民营企业由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商贸业领域向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领域延伸,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扶持本地优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民营龙头企业的引进,对产业带动影响大、集群集约度高的龙头项目、环保型项目和新兴高科技项目,要在人才、土地、税负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倾斜;二是制定出台一些帮扶民营企业的新政策,解决目前转型升级缺乏资金问题。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链断裂问题;又如,建立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帮助解决企业在购买新设备时“借鸡生蛋”的项目资金短缺;再如,适当减免税款、加大出口退税额等,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的资金问题;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内引外联,引进人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指导民营企业与相关院校成立联合研发机构,对民营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成立专管会,来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人才问题。

三、改善融资结构和金融服务。一要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营改增等减税措施要抓紧到位,使减税降费政策更好惠及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保障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二要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人的比重。三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和探索创造出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四要提升服务模式,各金融机构应形成正确的信贷营销观念,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去了解、争取客户,培养符合自身银行特点和优势的客户群,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味地盲目向所谓的“优质大客户’集中,特别是要学习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做法,做好信贷市场的细分工作,善于从广泛的市场客户,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发现和挖掘成长性好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主动加以支持和培植,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稳定的客户。

四、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意识。一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实现企业主制向规范化公司转变。要加强股份制的改造,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向现代创新型公司发展;二是企业要增强工作主动性,主动与金融机构多沟通、多对接,了解金融政策、金融产品以及申贷条件、审批流程,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民营企业要针对自身存在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规范管理,同时多策划生成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来争取银行的信贷支持;三是推动民营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为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间的合作搭建平台;四是引导民营企业主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提高企业主的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到“四不”,即不参与民间高息融资活动,不向金融机构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不盲目担保。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