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我区坚持把“三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但现农村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出台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留守人口少。从2010年开始城市人口比重就超过乡村人口比重,而乡村人口中有一大部分通过农民工及其他就业形式长期在城市生活,真正留守在农村的人员非常少,空心化严重。二、领头雁缺。农村基层组织缺少能人贤人,出现“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现象,出现各种基层管理乱象。明年开始基层组织换届中,根据前期调查个别村目前存在无人意愿参选村两委的现象。三、产业链无。大多乡村除了农业没有其他的产业,缺少三产融合产业,单纯的农业产业无法支撑乡村的发展。 为此建议: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为抓手,促进“三农”发展,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一、市民下乡。农村空心化,无人口红利,许多资源闲置浪费,因此要引导农村闲置房屋出租、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发展面向市民的“安养房”、“共享民宿”、“周末厨房”、“共享菜地”、“共享果园”、“创作基地”、“农村电商”等等项目,以及发展市民为“名誉村民”、“荣誉村民”等等举措,吸引市民下乡,促进人口向农村回流,提升乡村人口红利,振兴乡村发展。如我们三明林票、房票、地票“三票”改革就政策就很好,但是目前只有林票推进较好,房票、地票推进还相对较慢,若能通过房票、地票改革,让农村空置的房屋、土地流转到市民手中,让市民参与乡村生产、生活相关活动,从而推动农村人气、产业等改变和发展。 二、能人回乡。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鼓励能人回乡参与基层管理、发展特色产业和传承传统文化等,通过能人引领效应,促进全村发展和提升。一是进一步扩大“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满足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鼓励和引导一些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回乡参与社会治理,优化乡村治理。三是引导乡村外出能人回流,创造条件和环境,引导农村外出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四是开展定向回乡能人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当地急需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传统文化传承人等能人,成才后向农村精准推送。 三、企业兴乡。引导企业去乡村投资兴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如日本通过“六次产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围绕“地产地消”,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和农产品直销、饮食业、休闲农业等的第三产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链条,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价值,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圆初生态农业就以这种模式,让一个即将消失的自然村变为一个森林康养基地,集生产、康养、文旅综合体,促进整个乡村改变与提升。我市可以围绕“古、红、新、绿”四个字进行招商引资,大力挖掘古民居、古村落、历文化名村和古人类遗址等优势,作足“古”文旅产业;发挥苏区、老区、伟人实践地等势源,作足红色旅游;发展新特项目,如药谷、睡眠小镇、乐养小镇等,发展新特文旅产业;发挥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宜居等优势,做好森林康养、候鸟安养、生态游乐项目等,作足“绿”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