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随着两区合并,新三元区经济体量更大,发展优势也更加明显。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区部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要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在遇到困难时,企业能更快地步入良性循环和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为三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三元区企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 1、政府在政策指导方面不够到位。做为企业来讲特别对国家、省、市、区各级的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不甚了解、对新政策和法规、新规范、国家扶持政策等问题解读滞后。相关部门要及时让企业来了解三元经济社会规划,了解我国的重大发展方向和新的政策方向,让企业在政府扶持企业政策、新法律法规、新规范等方面有所了解,也不会让企业在这方面一片空白而吃亏。 2、民营企业自已在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过于闭塞。没有通过市场调研、盲目扩张,对资金统筹意识比较薄弱,对国家宏观经济不够了解,而对企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使企业进入恶性循环不良的发展。 3、区内企业缺乏形成产业链的主体意识。以企业现有状况为例,我区有可持续性和上下游产业链循环闭环的企业远远落后于沿海和周边发达城市,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我区的企业普遍都存在着各自为阵,没有统筹意识、抱团做大的意愿,缺乏形成产业链的产品的主体意识,从而导致竞争力不够,还有很多企业的创新力度不够,使本区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和做大做强道路上走的艰难。 二、改善区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1 1、企业更多了解区情。政府要加大经济政策宣讲,每年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法人进行必要的知情明政培训,特别是对我省、市、区各级政府每年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和政策法规、十四五规划等)进行有效的解读,下企业知情明政,从而让企业家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更加了解区情,既让企业家更加感受到政府的温暖,让企业家更加为爱国爱区,也更加了解三元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各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时要对每家企业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要知道企业想做什么,想怎么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只有做到真正了解企业,才能扶持企业,才能使一企一策落到实处。由政府牵线搭桥让有相关联的企业相互帮扶,在稀土、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产业,在市区内之间的相关企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从而使区内和市内的企业形成相互串联而对外产生竞争力,使企业逐步壮大。同时,做大做粗做长产业链条有助于以商招商。所有企业家是社会中的精英,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认知度,如何利用企业家的认知度来进行有效的以商招商,这个区政府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招商引商的方式、方法都很多,充分利用这种自有优势平台招商对三元区的经济发展会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3、营造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是政府公务人员敢于和企业家交朋友,大胆为企业服务。就是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就是做到“清而亲”。一是政府公务员要有担当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只要胸怀一颗为民、正直、发展之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真心为企业服务,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自身行的端正,身正不怕影子斜,是真金就不怕火炼。其次,政商之间提高信任度。政商之间要坦荡真诚地交往,形成政商之间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的局面。第三,企业遵纪守法是前提。企业要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清清白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经营,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进一步深化政商关系,进一步增强政商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更好为企业服务,促进三元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