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 一场场生动鲜活的党史宣讲,一次次荡涤心灵的深入学习和研讨,一桩桩践初心、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无论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还是在田间地头、村户院落、项目一线,党史学习教育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三元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高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1年3月1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研究部署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关工作,标志着我市党史学习全面启动。 第一时间谋划,第一时间启动和推进。三元区立即召开区委常委会、动员大会研究部署,传导责任压力,强化组织实施,做到统筹谋划在先、宣传学习在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三元区实施“每周一反馈、每月一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宣传方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及领导小组、巡回指导组等6项工作规则和指南,并编发工作简报37期,分析研判进展态势,研究细化推进举措。 精心策划、多点发力、形成声势,推动全区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三元区抓好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举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专题党课、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完善“再学习”长效机制,新增设区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创办“万寿岩讲坛”,助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6次;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900余次;组建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党代会、党史故事宣讲队伍64支……一场场高规格的学习会、党日活动、主题宣讲,一个个自上而下的组织堡垒,牢牢打下了三元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之基。 创新形式 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通过活用‘朵妈’讲故事里的素材,我们班举行了党史宣讲比赛和故事展演等队会活动,让学生学习党史更有亲近感。”听着校园广播里“朵妈”的声音,三元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张琪有感而发。 “朵妈”本名陈霞,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福建省第一期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三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去年4月,陈霞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录制系列红色党史故事音频,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在线讲述孩子们“听得懂”的三明本土党史故事。目前,共录制推送“三元朵妈”党史故事云宣讲计125期,作为全市德育课程素材在上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播放。 这是三元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创新,通过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党课、深入基层宣讲等举措,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生动缩影。 通过举办一个个“元商悦读”企业家读书会活动;印发一份份“庄孝谦劳模工作室”少先队活动精品蓝本;展演一场场“祥云剧社”编排的党史情景剧……既不折不扣做实“规定动作”,又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学史力行 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后,三元区荆西街道荆西社区车队小区的居民像往常一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新建成的居民议事亭。新建公厕、加装路灯、路面硬化……去年以来,通过召开一场场“居民夜谈会”,大家关注的民生实事,最终一件件得以落实。 作为“居民夜谈会”制度的首创地,三元区将学党史和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以“居民夜谈会”为抓手,三元区有效化解电梯加装、老旧小区停车难、物业服务管理等社区治理难点热点问题500余个,惠及群众1.7万人。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受洗礼,更要在行动上见真章。 以党史学习为号角,三元区紧扣“一区六城”、全力增创“五大新优势”等任务部署,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做细做实。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去年以来,区级带头推进45个重点项目和各级各部门带头推进项目291项,均已100%完成;4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推进,加装电梯166部,新增停车泊位5682个,建成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全面推进“双减”工作,11个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800多个,实现辖区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受益学生超过2.7万人……多举措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三元记者站 张倩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