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为学生心理赋能?”“教师心理技能如何提升?”5月27日,市教育局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中心教师王琪,以“心理赋能”为主题,为市属学校和三元区骨干教师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旨在助力广大教师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我市持续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措并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全力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聚焦学生积极心理培育 5月21日,三元区202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在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学生们积极参与“正念葡萄干”“情绪面具DIY”等趣味小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纾解压力、调适情绪、学习人际沟通技巧。 5月以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第二个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团体辅导、家庭和心理健康课、制作心理剧等形式,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和研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高考在即,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着重为全市各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开展“释放压力 轻松备考”“青春跃动 减压同行”“青春砺剑战雄关”“心向阳光赴中考”等考前心理健康巡回公益辅导,帮助毕业班学生调适心态、缓解备考压力。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印发《关于加强三明市新时代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普通中小学各学段各年级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毕业班考前心理帮扶等工作。 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已100%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12个市、县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全部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全市已创建省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20所,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48所,省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9个,市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1个。 推动家校社携手育人 “学校、社会、家庭如何紧密携手?”“如何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在三明市第二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上,省市县心理健康专家、市县教育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德育与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工作进行交流探讨,并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圆桌对话。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今年5月,我市制定《三明市家校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各级相关部门和校外心理专业人士的作用,汇聚家、校、医、警、社等多方智慧和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质环境。 近年来,我市通过“雏燕”关爱行动,结合“红烛暖心”“爱心家长”“真爱家园”等八大工程,覆盖学生心理疏导、课业辅导、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由教育、司法等部门合力推进,探索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呵护体系。 目前,我市积极整合家校社各方力量,协同开展危机干预培训进校园、心理健康讲座进校园集中宣讲、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等系列活动,加强对春季、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携手构建起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