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陋习“吹散” 新风“拂面”
——我市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侧记
2022-04-25 10:03:10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三明日报记者 连传芳 通讯员 陈 鹏

一面面文化墙,引导村民崇尚文明;一句句家训,规劝村民崇德向善;一条条村规民约,制约村民铺张浪费……我市持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遏制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向上向善、崇俭抑奢、重义守信等价值导向,乡间文明风吹得正劲、正足。

塑形铸魂

练就振兴“内外功”

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房屋,色彩艳丽的文化墙……暮春时节,走进大田县太华镇西埔村,一幅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以前垃圾乱倒,滋生蚊蝇恶臭。如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垃圾箱,村民将垃圾分门别类倒入垃圾箱内,每天都有保洁员进行清理,干净多了。”村民老郑喜笑颜开地说。

西埔村的新貌,得益于三明文明村镇的建设;新风尚形成,得益于我市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从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方面入手,努力留住乡土味道、展示农村新貌。

“绘制文化墙,不仅美化村庄道路,还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推进村子移风易俗。”西埔村委会相关人员介绍。在推进环境整治过程中,西埔村在村道两旁和村部广场周围,以“德、孝、礼、廉”为主题,绘制“主题文化墙”,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化墙大力宣传文明新风。西埔村还通过修建古庵、古戏台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大舞台,大力弘扬孝善文化、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让移风易俗充满历史、人文气息,提升村民满意度、幸福感。

“每到重阳节,村里志愿者陪我们一起过节,还给我们老人发红包和礼物。”年近八旬的村民老乐高兴地说。多年来,西埔村持续开展重阳节“孝老爱亲”活动,发动青年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过节,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西埔村仅是我市依托文明村镇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同时,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努力练好乡村振兴内外兼修“功夫”。

遏制陋习

培育文明新风尚

4月5日,永安市桂口村有一位村民去世,逝者家属原来准备隆重操办后事,认为不请乐队、不请酒席,村里人会笑话。

桂口村支部书记余真龙得知后,上门规劝逝者家属,要按照《桂口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标准简化操办,并告知疫情防控期间,“红事缓办,白事从简”的有关措施。逝者家属积极响应,决定一切从简,不请乐队、不办酒席、不收礼,丧期从8天缩短到3天。

今年3月初,永安市桂口村红白理事会小组结合实际修订了《桂口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引导村民文明操办红白事,自觉遵守践行移风易俗新风。

“过去,村里有人出殡,整个村都能听见哀乐声、鼓乐声、鞭炮声,亲属不论在哪,都得赶回奔丧。现在简办丧事,省事省钱省力,应该支持。”逝者家属说。

桂口村丧事简办是我市开展移风易俗以来遏制陋习的一个生动实例。今年年初,我市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三明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下大力气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在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移风易俗新思想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移风易俗

激发强大精神动力

“以前拿不出高额彩礼钱,农村许多大龄青年结不了婚。”4月10日,大田县太华镇万湖村村民郑在泉说:“现在政府出台了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对高额彩礼进行遏制,大伙儿都叫好。”

现年81岁的郑在泉,退休前是一名教师,他对农村陈规陋习深恶痛绝。“陈规陋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破旧立新。”郑在泉激愤地说。

近年来,我市以创城为契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广泛开展 “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在百姓中树起移风易俗典型,为村民提供学习的样板。

“移风易俗,要在满足群众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兼顾地方文化,合理引导。”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改变陈规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一种手段,要紧密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巧妙切中群众思想实际,找准载体抓手,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才能逐渐显现效果。

针对高额彩礼问题,永安曾拍摄以《礼》为题的微电影,受到广大关注。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曾因高价聘金而被迫分开,后来开展的移风易俗行动打破了旧俗,主人公终于喜结连理。微电影发布后,永安一些陈规陋习正悄然改变。

消除陈规陋俗要不断为群众传播新的精神文明理念。今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移风易俗立体宣传格局,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家风家训、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电子显示屏、户外公益广告牌、乡村宣传栏、文化墙等,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文明新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覆盖到村、宣传到户、贯彻到人,大幅度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

如今,三明各地的陈规陋习逐渐消逝,文明新风拂过城乡大地,滋润着百姓生活,提升着群众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