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三元区是原中央苏区县,境内的山林沟壑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红色文化。现存忠山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碧溪圆应庵等19处红色文化遗址。但许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乡村红色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文化和红色内涵挖掘不充分。目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粗放式的直观展示上,体验性较差无法与游客形成良好的互动。 二、景观表现方式比较单一。表现形式多采用旧址保护和展示为主,部分乡镇只是单纯的为了建设红色景观而建设,景观的开发质量差、同质化严重,形象缺乏整体设计,静态的展示方式枯燥泛味,宣传力度弱无法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与周边环境不搭配。仿造景观在一些红色乡村内较为常见,在建造时完全不考虑景观是否与本地自然、人文等资源相匹配,不仅造成红色资源和乡村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且使得红色遗址景观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难以充分展现。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结合现代审美,活用红色元素。要注意将现代设计思路与红色文化元素进行融合,针对文化的不同表达状态,对红色文化元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景观中文化的表达,从而创建满足现代美学需求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为村民提供舒适、高质量的红色乡村景观环境,同时可以为游客提供可观赏、可学习、可感知的美学游览空间。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满足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前提,也是实施乡村红色旅游过程中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交通设施建设理念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出发点,铺装材料的选择应与红色乡村的风格、实用性、环保性并存。住宿设施必须符合乡土性原则,反映出当地特色和独特性。合理使用本地建筑材料,尊重和维护周围环境,提高保护意识,避免建筑物和景观的城市化。餐饮以农家菜为特色,强调地方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卫生设施必须符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确保有足够的数量和便利的卫生设施,必须坚持质朴的建筑风格。同时,升级厕所和垃圾桶的外观,为红色乡村旅游打造独特的体验点。 三是重塑活动场所,融入多样性活动。重塑红色乡村旅游景观中的活动场所,可以将红色乡村中更多的可用空间利用起来,复原当时的革命场景。如利用互动体验景观,通过参观者与景观的互动,或亲自尝试参与体验来达到情感传递的效果,让游客体验到最贴近革命先辈真实生活的环境。也可以用VR等现代技术让参观者切身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息投影将历史立体式呈现,展现方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提升游客观赏体验,丰富展现的形式。 四是深入挖掘,彰显红色文化魅力。推动“忠山”、碧溪“中央红军村”等红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利用情景教育、互动教育等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社会教育之中,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旧址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此外,策划拍摄的红色电影《血战深坑岭》,在三元这块红土地上艺术展现共产党人反“围剿”斗争的红色故事,撰写着属于三明人民的英勇与无畏。红色资源承载着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对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提供精神动力。社会功能富有衍生性,依托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不但能够助推和谐社会的创建,而且还能带动基地自身发展,助力周边脱贫,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