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笋竹产业,修缮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广场上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为村里安装路灯和管道……连日来,三元区中村乡筠竹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从炳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听取意见,与村干部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 从三元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到筠竹村驻村第一书记,岗位和职责在变,但陈从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干工作,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陈从炳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筑牢乡村振兴堡垒 自2017年被选派至筠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陈从炳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智慧倾注在这片土地上。初到筠竹村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村财收入薄弱的小村庄。然而,他看到了这里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希望。 筠竹村,位于三元区中村乡,是“深坑岭战斗”遗址所在地。近年来,中村乡持续打造“党建+”品牌,以中村乡顶太村(红酒)获评国家级古传统村落、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筠竹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为抓手,发挥区域化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红色研学。 筠竹村全景 1934年5月29日,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七军团红十九师在“深坑岭”遭遇并全歼国民党军驻莘口的二三九旅,延缓福建方面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进攻,鼓舞了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的士气,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减轻了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 “这地方原来是一栋破旧的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盖的一个礼堂。”陈从炳指着“深坑岭战斗”纪念馆的原址说。他深知,要改变筠竹村的面貌,首先要从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入手。于是,他结合“深坑岭战斗”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吸引企事业单位党员进村开展党建活动,体验红色文化。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筠竹村的知名度,更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在争取到中央组织部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资金后,陈从炳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纪念馆的建设中。从设计到施工,从布展到开馆,每一个环节他都尽力参与。去年7月,纪念馆正式开馆,吸引了近千人前来参观体验。 “仗打得很激烈,村里的小溪水红了几天,都是战场上流下来的血……”讲解员向游客们介绍“深坑岭战斗”的历史,讲述了老一辈村民的回忆。近年来,陈从炳参与到保护开发“深坑岭战斗”革命遗迹中。筠竹村建有“深坑岭战斗”纪念馆,并配套开展景观提升工作,以图文展板全景式讲述这场战斗,展品中来自战斗遗址的手榴弹、刺刀等实物,让人仿佛回到了烽烟岁月,聆听红色三明故事,重温老区苏区精神。 “深坑岭战斗”纪念馆吸引许多党员干部开展党日活动 百姓的贴心人 修路、建篮球场、改善水利设施和民生工程……陈从炳积极争取资金,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心血和汗水。他深知,要让村民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必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筠竹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每年的重阳节,他利用个人资源,筹集资金,为村里老人过简约又隆重的重阳节,深得老人欢迎。同时,结合他个人组织的公益组织三元益佳爱心联盟,帮助了村里的很多困难家庭,甚至辐射到整个中村乡,很多困难家庭因此受益。 “陈书记是个很好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我们大家都很好。”村民徐青英如是说。平日,陈从炳常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拓宽销售农特产品的渠道,他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和深厚感情。 中村乡筠竹村村民向陈从炳(左一)赠送锦旗 现如今,已经是陈从炳在筠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8个年头。“在筠竹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努力,争取38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水资源保护、村道建设、纪念馆改造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这里,我最自豪的事情是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常常调侃说我是半个筠竹人,这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说起村情民情,陈从炳了如指掌。采访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重点人员家庭的情况均能娓娓道来,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他多年来驻村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他带领乡亲们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真情实践。 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筠竹村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老百姓就业的路子、增收的渠道也更加宽广。 把乡村振兴的诸多政策红利带到乡村、落在农村,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品牌打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筠竹村的产业发展正日益见好,“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从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融入农村、走进群众,对于陈从炳而言,驻村更驻情。不仅要继续未完成的事业,还要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带领乡亲们谋发展寻出路,让筠竹村更加多彩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