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的老区县、苏区县,以及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三元区秉持“格局制胜、创新制胜、品质制胜、实干制胜”的理念,在优质均衡的答卷上坚定落笔:要看得见优质发展、写得出幸福账单、画得出强师轨迹、找得准特色品牌,以先行先试的标准和使命担当,推动全区上下全力打造幸福教育“三元样板”,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切实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以更高站位抓均衡,看得见优质发展 党政重教。三元区提出“教育好了,其他一切才会更好”的工作定位。落实党委、政府关心重视教育“六个一”工作机制,着力实现质量监测指数、均衡发展指标、教育获得指数三个优质目标,坚定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经费优先保障、规划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实施、需求优先满足。建立联席会商工作机制,先后召开15次专题会。仅2023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召开调研会、专题会、座谈会共89次,制定《三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统筹、引领三元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发展。同时制定《三元区未成年教育管理专项行动方案》,区领导、区属部门和属地乡街开展挂包学校驻点行动,区级33位处级领导挂包38位重点未成年人,实施一对一关爱结对帮扶,提高特殊群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蓝图兴教。成专班专项推进工作机制。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32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依法依规切实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将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十四五”的总体规划,落实《三元区“十四五”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印发《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铆定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评估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统筹。 投入优教。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按照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的标准完成各中小学校达标建设,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2023年先后投入2719万元,推进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崇和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校舍改造及设备添置,为洋溪中学、洋溪小学等7所农村学校,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桃园分源、台江分园等5所幼儿园完成校舍改造、设备添置。2024年,完成三明四中、三元区白沙小学、三元区长安小学等18所校园扩改建工作,推进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下洋分园、三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台江分园建设,中、小、幼将新增教学班级70个,学位2500个。 以更实举措惠民生,写得出幸福账单 下好群众关切“先手棋”。三元区以教育公平普惠为目标,强化招生管理,积极回应关切,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办法,将比例适度提升,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大力推进积分制入学与多园划片改革,让孩子就近上好学。在全市先行探索实施小学非“三统一”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招生改革。借助“e三明”平台,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以上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00%在公办校就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关爱体系,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召开三元区留守儿童联席会议,畅通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督促落实留守儿童“雏燕”关爱八个行动,定期摸排留守儿童数据,动态完善留守儿童档案,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 稳住教育质量“压舱石”。以“三正三有”文明树人教育行动为抓手,加大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以总校共同体(集团)为单位推动学校课程方案改革、精品特色课程,指导薄弱校加强课程建设;开展“互文阅读点亮心灯”实践研究,推动“读思达”阅读考评体系建设,构建中小幼全科阅读的三元模式;落实《三元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效益考评办法》,健全学生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多向发力,中高考成绩优异。近三年来,三元区的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等学科的学业成绩均超过省均值。校外培训两项经验成为福建省教育厅推广的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其中一项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获教育部来函表扬,并在全省作经验分享。 打开花样年华“新赛道”。立足中央苏区、老区的革命底色,不断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强健体魄”健康行动与“美育浸润”品牌创建行动,推进体育美育评价改革及艺体教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项目建设。2024年,我区学子在三明市中小学生足球锦标赛、三明市中小学生啦啦操联赛等各类体育赛事中分别斩获小学男子组冠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在福建省青少年足球联赛中挺进四强,创造三明地区足球队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三元区教育系统在三明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获11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和27个三等奖,选送节目数量和获奖节目占比高达82.9%,位居全市首位。各类赛事捷报频传。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经验在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作经验交流。 以更好方式优师资,画得出强师轨迹 人才强教,给出学有优师“定心丸”。完善“赛马制”选拔人才制度,积极实行“高端人才引进”行动,2024年完成高端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招聘3人,调动引进人才3名,接收三明学院公费师范生10名,招聘教师63名。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遴选66名教师成为三元区首批教育类硕士研究生进修学员。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研究生、本科学历2121人,学历达标率100%。完善教师工资正常增长、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爱措施,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双向奔赴”,让更多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探索实行“总校”共同体内总校与分校、城区校与农村校、强校与弱校之间教师双向流动机制,确保教师配备靶向精准、城乡均衡。2023-2024学年,全区中小学交流教师167人,占应交流人数的24.59%,其中骨干教师67人,占应交流骨干教师人数的23.10%,城乡骨干教师分布逐步均衡。 扬帆出海,念好高端合作“山海经”。依托新教育实验区教师发展项目建设,打造三元良师品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本土化”相结合,与上海杨浦、青浦、虹口区合作,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中小幼名校(园)长培养工程,与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心开展5项协作培养,与杨浦区合作开展吕型伟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家于漪式好教师区域实践。深化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学校深度合作,常态化、序列化参加教育部全国基地教育教学研修活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项目支持20名校长分批参加教育部全国基地跟岗活动。2024年,三元区教师在全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中斩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 元师匠心,打造名优教师“新力量”。落实《三元区教师分类分层协同培养评价办法实施意见》《三元区教育管理人才优选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出台《三元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措施》。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开展“良师益友”“元师匠心”提升行动。确定72名青年教师为校长后备人才,开始为期3-6年的培养工程。拟定三元良师大讲堂工作方案,分批次深入各总校共同体讲述三元良师教育人生。立足于学校德育队伍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举办以“微光致远 礼赞芳华”为主题的班主任节启动仪式,评选十佳优秀班主任,全力打造班主任的形象品牌。探索建立了家庭教育区域落地“12345”三元模式,邀请省级专家参与指导课程录制,研发三元家庭教育必修课程,搭建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11个家教课程大系列,融合家教与心健知识,设置200余个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化家教课程。目前全区500名德育工作者分别获得心理专业指导能力证书与家教指导师资格。培育了37名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83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455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正在培养的市级以上各类人才726名。全区成立38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骨干、研修成员分别为378名、600多名,实现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学科全覆盖。 以更新举措促改革,找得准特色品牌 让新教育实验惠及广大师生。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全域启动新教育实验工作,努力实现“教师行走的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让新教育素质教育实验惠及广大师生,助力三元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三元区新教育实验“2+1+1”行动实施方案》《三元区新教育实验项目实施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新教育“十大行动”,围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等行动,邀请各地教育名家赴元讲教讲学。实施新教育行动以来,先后有4名教师入选教育部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获福建省教育学会2023年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一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2023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 让新改革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元区2023年成为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重点从“五育”并举、课程改革、教师发展、数字化、质量监测等方面蓄力赋能,前瞻性谋划教育变革思路,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积极落实完善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中小学校长“职级聘任”改革等10个方面的基础要求之上,结合实际创新制定推进“双雁阵”集团化、 “双航线”信息化建设、中小幼全科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基础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义务教育学校“2+N”课后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校园等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项工作举措,并推出一批试点学校,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双雁阵,双航线”优质均衡改革项目,被纳入三明市重点改革攻坚战役指挥部“一县一特色一领域一品牌”建设。 让新改革成果辐射华夏大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走在省、市,乃至全国教育改革、教育惠民、优质发展的前列。近年来,我区先后承办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论坛、福建省首次“以美育人”教育现场会、福建省年度教育教学开放活动、三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现场观摩活动、三明市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区教育智慧平台建设成为国家、省级样板,得到省内外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区域总校制集团化办学经验亮相福建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11月在省市对区教育“两项督导”评估中取得双优成绩,区域教育影响力不断攀升、扩大。2024年,我区成为福建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招生改革、劳动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教育等多项举措得到省级、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