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点多,家住三元区荆西街道荆西村的李顺林坐上轮椅就出门了。两年前,他是一名全身瘫痪患者,只能坐在家门口看着往来的街坊邻里。 2022年,李顺林参加市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学会了基本的自理能力,感受到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训练营毕业后,李顺林主动向街道提出无障碍设施改造申请。很快,家里的入户处有了坡度,门前安装升降晾衣架,厨房灶台改矮到80厘米以下,客厅到卫生间之间的水沟被架平并将门槛控制在5厘米以内,卫生间内部装上了扶手和升降淋浴器等一些无障碍设施,让李顺林可以坐着轮椅在家里来去自如。 李顺林利用升降晾衣架晒衣服 近年来,三元区聚焦精准定方案、全程跟质量和全面提升满意率,全力做好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作,用无碍改造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设施小改造 解决生活大烦恼 和自建房一样,商品房也在改造的对象之列。白沙街道群一社区建有两栋廉租房,其中居住的70%左右都是残疾人。 虽然比不上自建房的自由,但是小家里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让这些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温馨美好。 家住14楼的朱恒志最喜欢的事,莫过于下楼唠嗑和做饭。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但他都是一脸笑容,他的乐观,来自于逐渐提升的生活品质。 朱恒志很感谢如今的好政策,不仅几乎免费住进新房子,相关单位还帮他家安装无障碍设施。2022年改造后,低位灶台、低位猫眼、升降淋浴器、升降晾衣架、报警装置、卫生间扶手、智能设备……政府部门的牵挂和关怀随处可见。 “从前炒菜,我要把手举得很高,时间久了很酸痛,灶台改矮后,做起饭来更得心应手了。”朱恒志一边说着,一边比画,并从床边的桌上拿起他的好帮手向记者展示。 这是一台天猫精灵,在绑定了家中电器的开关后,可以通过语音开关灯、空调等。朱恒志对这个小玩意爱不释手:“天猫精灵很贴心,我们上了床再让它关灯,真的很方便。” 朱恒志使用语音控制设备 同栋楼的华万强同样是改造受益者。小小家里,无障碍设置一应俱全。“你看,那是报警装置,做菜如果油烟过大就会发出警报。”华万强说,小小的设备能帮助他及时应对意外情况,降低潜在的危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双腿越来越难以行走,原本简单的开关灯、上卫生间对他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改造后,他如厕自如,自行洗浴,还能够晾晒衣服,生活质量提升了。 “说一声,灯就能自动开关,前后不到两秒。”华万强开心地分享着改造带来的改变。 “一户一策”更精准 确保改造高质量 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每个市民都应享有的权利,更是残疾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检验。 “对于残疾人入户无障碍改造,我们坚持两个自愿和一户一策原则。”区残联无障碍改造工作负责人说。 “在摸排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愿意改变目前的居住环境,或者是后天因素致残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区残联、街道会不定期组织他们参观无障碍改造示范点,以眼见为实的举措让改造红利尽可能惠及到每一户有需要的残疾人家中,也让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重拾信心。”荆西街道残联工作人员邓日英说。 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各类残疾人的种类不同,要如何进行改造才能最大化地迎合他们的需求?近年来,三元区全面细致开展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入户摸底工作,采取现场勘验、需求采集、模拟障碍等方式,详细了解不同对象的生活习惯、活动空间、心理情绪,具体分析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障碍,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户施改,并持续做好惠残政策宣传,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决定了无障碍改造是一项根据改造情况不断更新内容的工作。“十四五”期间,省残联、省财政厅已联合下发三次文件,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实施方案内容进行充实和改良。翻开最新的福建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省级补贴目录,记者看到,现今的补贴项目包括地面平整、房门拓宽、低位灶台等31项。 “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三元区通过‘量体裁衣’的定制化改造方案,进行个性化改造。”区残联理事长邱湘萍说,方案的实施帮助残疾人解决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改善残疾人居家和出行条件,力求改造一户,满意一户,幸福一家。 今年,三元区已经完成无碍改造52户,其余的40余户将在8月份全部改完。2021年来,全区共投入112万多元,对35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无障碍改造,惠及全区400多名残疾人。 (记者:陈 渴 黄柳青 通讯员:王小娴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