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喜迎二十大 > 
喜迎二十大丨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2-09-26 09:17:0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郑州9月25日电 题:以新担当新作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新华社记者王丁、张兴军、孙清清

金秋九月的中原大地,洒满丰收的喜悦,处处洋溢着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

记者驱车豫东平原,但见渠田相连、平畴如织,连片的玉米地里,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好一幅秋收田园画!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为村民收获玉米(9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以“吨粮田”(两季田)闻名的粮食高产村。

刚进沈家村,映入眼帘的是写着“庆丰收同心共富 迎盛会齐向未来”的红色条幅。一旁的高质量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口不时有村民驾驶满载玉米的农用车进进出出,喜气洋洋。

“今年小麦、玉米双丰收,大家喜上眉梢。”沈家村村支书石长锁说。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将收获的玉米摊开(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一户农家院内,村民孙六与郭显春一人手持一把大头铲,正将一堆玉米棒铲进手推车里,再由楼上两名村民用吊机吊到二楼,铺开、晾晒。

“今年收成怎么样?”

听到记者搭话,55岁的孙六停下手里的活,脸上满是笑容:“收成不赖,大丰收。”她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弯腰拾起一个玉米棒说:“一斤玉米棒能剥出九两籽,每亩打1300斤。只会多,不会少!”

“今年尽管旱,但浇水足,苞谷从种到收,浇了四遍水。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打机井又通电,浇地不作难。”孙六乐呵呵地说。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孙六在干完农活后抱起孙子(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没走几个街口,记者遇到正回家的沈永平。

“他可是种粮能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张市镇,进的那块麦田就是永平家的。”石长锁向记者介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这是9月15日拍摄的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沈永平家的粮食亩产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他家的小麦实测亩产达1400多斤,比2014年每亩又增产两百斤左右。

如今,沈家村3000多亩耕地的路、林、渠、井、电均得到改造,地头建了5G基站,连接数百个植保、气象传感器,监测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电力设施服务到地头,机井通电,保障灌溉,旱涝保收。

“粮食增产了,收入咋样?”记者问道。

沈永平给记者算起账:今年种了10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每斤小麦1.5元,扣除成本721元,每亩净收入约1379元;4亩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每斤玉米1.1元,每亩净收入约915元,加上套种的6亩西瓜、辣椒,家里10亩地一年净收入大概25750元。

这是9月17日拍摄的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夜色降临,空气中透着阵阵清凉。路灯下,村民三五成群,惬意地散步、聊天。

记者夜宿村委会,次日黎明,便被阵阵布谷鸟叫声叫醒。早起的村民正赶在露水未消时,抢收大豆,尽早腾出田,播种小麦。

作为产粮大省,河南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

在有“中原粮仓”美誉的驻马店市汝南县,经农业农村部门实地测产,全县玉米平均亩产597.4公斤,在夏粮丰收基础上,秋粮丰产在望。

科研人员李艳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查看麦种饱满程度(9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作为基层种业科研工作者要努力开展良种技术攻关,精心培育好每一粒种子,把农业‘芯片’攥在自己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位于豫北新乡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李艳说。

目前,河南全省秋粮进入大范围收获阶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组织1.3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全省全年粮食产量可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迎来一个粮食生产丰收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