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元新闻 > 
正顺庙:三明城的国家宝藏
2024-03-08 10:57:00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依童  

正顺庙,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大木结构建筑,它矗立在沙溪河畔近800年,古色古香,如今是三明市区地标之一。

古庙位于列西古村落南端,供奉地方保护神谢祐。随着三明工业城市建设,正顺庙融入城市中心,经历保护等级三次升级,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闹市区的国家宝藏有何独特文化价值?当年人们是如何发现、保护这件国宝?最近,记者通过采访文物工作者、谢祐文化研究者,查阅档案等资料,探秘这座珍贵古庙的独特魅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顺庙


先有谢祐信俗 后有正顺庙

在三明信众眼中,正顺庙是一座心灵的神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列西先民罗成祖捐献位于古村南端的地基,建设正顺庙,供奉由人而神的当地宋代名人谢祐。

谢祐为何能够被建庙宇供奉?据记载,宋英宗二年(1065年),谢祐生于沙县二十四都白水村(今三元区中村乡白水村),后迁居列西(史称历西)。少年时回到谢氏入闽始祖元大公居住地——今邵武市和平镇,拜黄裳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又镇守泉南三年,为泉南地方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好事。元丰八年(1085年)因政绩卓著,谢祐被派往建州任职,路遇奇人修行学道,后回到列西护佑一方,元祐二年(1087年)坐化。

民间流传许多谢祐护国佑民、保境安民的传说,为后人缅怀,列西和他的出生地白水村有举行祭祀活动的传统。谢祐不仅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得到了朝廷官方的认可。南宋丞相李纲、文天祥,分别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和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奏请朝廷,请求赐封。南宋朝廷先后敕封谢祐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和“日月盈光大帝”。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赐“正顺”(名正言顺之意)庙额。

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谢祐信俗宋代就从列西向周边流传,分布区域广泛。最辉煌的时候,在三元、沙县、永安、尤溪、南平、顺昌、将乐、漳平、德化、泉州乃至中国台湾等地均建起了规模不等祭祀谢祐的庙宇,《德化县志》《神仙大全》等文献也有关于谢祐信俗的记载。

列西正顺庙作为谢祐信俗的祖庙,长期以来得到列西民间自发保护。据老一辈文史工作者林伦榕1991年留下的研究资料,原庙山门在北侧向西,绕北折回朝西,登大坪进庙阶。庙内有41尊雕像,雕塑精巧,栩栩如生,威武森严,形态逼真,胆怯者和妇孺皆不敢进庙堂。信众捐田、山场为庙产,列西四坊各选一名乡绅为庙产经理,管理经营庙产、组织庙会……


位于城市中心 集5个朝代印记

在文物工作者眼中,正顺庙堪称三明地区大木古建筑的典范。经专家考证,正顺庙宋、元、明、清、民国都有修缮和扩建,留下了5个不同朝代的印记,现存构建以明代居多,牌楼是清代建造。

其中,主殿保存了宋代素面覆盆式柱础,明间内4根金柱均为梭柱,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次间东西缝架上保存叉手拱,颇似山西开化寺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壁画中的叉手拱。其蜀柱、柁墩、雀替、柱础等突出部位,有的以镌刻雕镂的木雕装饰,有的施以彩绘,呈现三明地区古典意韵的建筑风格,为古庙增色。

梁架上蜀柱位置有8个16面人头兽面,这样的装饰实属罕见。“你看,蜀柱底部雕镂,造型像瑞兽张口咬在梁上。蜀柱两面都雕有造型,其中15面是瑞兽,是明代的。只有那个蜀柱背面的造型像后脑勺,有一撮毛,可能是清代维修时仿的。”说起眼前的古建筑,正顺庙文物保护所负责人傅春旭如数家珍。

正顺庙为研究南方大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目前,庙内设有民俗文化展览,以图文展板、古碑展示古建筑价值、谢祐生平和传说,成为三明市区难得的文化地标。

“三明常年天气比较潮湿,我们特意建了展示架,在展板和墙之间留出空间,保护好墙和柱子。”傅春旭介绍,现在更加注意细节,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好这座古庙。


发现正顺庙 专家赞叹

历史上,这座正顺庙多数时间由列西先民和信众管护,改变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正顺庙先被国民党省保安处、中央警官学校第二分校征用,短暂回归列西村民管理后,50年代起,又被省一建、列西木材采购站等征用,用作医疗场所、库房、宿舍。

改革开放初期开展文物普查,正顺庙作为宋代建筑进入专家视野。我省现存宋代古建筑不多,这个发现“受文物工作检查的代表们赞叹!深感祖国古代人民之雄才厚智,更赞三明人民虽经十年浩劫,尚较完整保留此庙,实为难能可贵”。1982年8月30日,市文化局《为要求收回保护和修缮正顺庙的报告》中大胆分析,正顺庙可以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普查还发现多件相关文物。在民间发现民国十年重版的《正顺庙志》、一顶清代康熙年间的银质神帽,从列西街道铺路石中发掘出明代弘治辛酉年(1501年)《正顺庙重修碑记》石碑,从庙前菜地发掘出明万历二年(1574年)《正顺庙重建碑》石碑,目前两碑在正顺庙内展览。

之后的修缮过程中发现,主殿明间正梁上有元代匠人题记,4根金柱上分别有明代列西村仁义坊、龙谷坊、封侯坊和富华坊各捐献一根木料的记载墨迹……庙内大量墨记和庙志等资料,有力佐证了古庙历史、历代修缮和增建信息。

文物普查专家慧眼识珠,蒙尘的正顺庙引起重视。


抢救性修复 古庙获新生

当时,庙主体尚完整,但年久失修,蚁害严重,四龙阁与华表已不存,状况不容乐观。1983年10月11日,市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正顺庙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即修缮,展出历史文物,迎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当年底,正顺庙由国家、省、市拨专款,开始进行大修。修复施工在省市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持续近半年。从修复小结报告可以看到,这次修复以“恢复原状、保存现状、整旧如旧”为原则,为了使其多保留一份历史价值,“修复梁、柱、枋等大的木构件,在做法上坚持以原有构件为主,能不换的构件,尽可能保留,把实在不能用的梁、柱换下后,截去腐朽部分,使用原构件制作其他小的构件,使正顺庙在修复中多保原有的材料”。

这次大修保持了正顺庙的梁架特点,以明代建筑风格进行局部恢复原状修复施工,原有清代构件以保存现状为主。

三明市政府1984年3月30日发文,公布正顺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周边大量违章搭盖、沿河私垦菜地随即得到整治,庙北侧列西林业采购站办公房拆除。控制保护带向南延伸到列东大桥桥头,为正顺庙花园式景区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围墙围护 珍藏展示文物

正顺庙修缮期间的1984年春节,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各县(市、区)送来文物参加展览,正顺庙开始成为三明文物展示的重要场所。

第二年,正顺庙建起围墙,将保护范围围入墙内。此后增加一些建筑,作为文物保管、展览场所。

其中,荣先祠1986年从列东老街搬迁而来,作为展厅使用。这座清代木构建筑为魏氏祖祠,因老街旧城改造面临拆迁,文物工作者将其抢救性搬迁,在河对岸保存下来,后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正顺庙建筑群中的一座珍贵古建筑。

当时,我市没有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陈列馆,正顺庙保护区建设,为历史文物征集、收藏、保管、展出提供了便利,承担起博物馆功能。1986年9月,市博物馆成立,与正顺庙文管所合署办公,隶属市文化局。2002年,展览楼开建,建成后融入正顺庙建筑群,极大提高收藏、展示能力。

2011年,新的市博物馆在贵溪洋新城建成,正顺庙作为市博物馆的使命告一段落。

经过多年经营,如今正顺庙不只是500多平方米的古庙,而是面积上万平方米的花园式景区,以围墙围护,在列东桥头北侧独享一片天地。这里曾以“正顺凝紫”景观与对岸的“麒麟春晓”共同入选“三明八景”,成为三明市区地标。


就地保护 保留原貌

30年前,三明城市开发,正顺庙一度面临搬迁易地安置的问题。

1993年,列西南部旧城改造。“按照规划,主干道正好从正顺庙的位置穿过,当时计划搬走正顺庙,把主干道修直。”时任市文化局局长的郑树钰回忆说,他按照上级部署,组织新址考察,“初步考察了两个,一个在麒麟山烈士纪念碑的位置,那时候纪念碑还没修。”

此事引起省文化局、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注意。1993年4月2日,省文物专家组前来实地考察,给出意见包括“现存梁架如落架则必将大量报废,而重新建造,亦将严重削弱文物自身价值,因而不宜迁移,只能就地保护”。

第二年的“5·2”洪灾再次引发正顺庙搬迁与否的关注。这场洪水侵入庙宇,水位最高时离屋檐仅1米。洪水退去后,正顺庙和边上的荣先祠内部一片狼藉,好在建筑未倒塌。省文化部门专家组赶来考察,再次明确提出就地保护的意见,并提供了修复的支持。

正顺庙确定就地保护后,1994年,省市组织专家实地勘察和反复研究,提出方案,可调整正顺庙西侧的保护范围,为工业路拓宽腾地。为何腾地?正顺庙地块东抵沙溪河、西临山脚下的鹰厦铁路,铁路与正顺庙之间工业路要拓宽已没有空间,只能调整保护范围。

这次调整是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二者兼顾的结果。“门楼和围墙当时在现在工业路的中间,重建后一直保持到现在。”当时刚到这里工作的傅春旭回忆说。调整后,围墙和门楼向东内缩数米,同时在庙后划入同等面积(455平方米)的连片城市绿地作为补偿,保护范围面积不变。

就地保护,让正顺庙得以保留原貌,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价值。1996年,正顺庙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利用 让国宝发光

如今,正顺庙得到更加细心、周到的管护,具体工作由正顺庙文物保护所负责。这是1984年就成立的保护机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目前与市博物馆合署办公,约10人组成的团队负责正顺庙日常管护。

“主要做好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平常做到24小时巡护。庙在河边,汛期还要特别注意汛情,做好防汛工作。”傅春旭说。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支持下,正顺庙实施了消防、防雷等工程,聘请专业公司开展防白蚁防虫害治理,安防工程也在推进。

现在,正顺庙对外免费开放,年游客约1万人次。由于景观规模较小,游客驻留时间较短,正顺庙的价值难以充分展示,活化利用不足……

正顺庙新一轮的保护规划,正在优化,向国家主管部门申报,其中游览展示方面规划有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主解说系统、景区广播系统等内容,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建筑价值之外,正顺庙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得到关注。

谢祐文化研究在我市逐渐兴起,成为一道特色文化景观。2013年成立的三明市谢祐文化研究会,有力推动了谢祐文化研究。近年来,我市文化学者编撰了《谢祐文化研究》《谢祐传奇》两本文集,从理论高度对谢祐信仰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梳理,并收集了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有关谢祐的传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作家协会主席绿笙创作了长达40万字的长篇小说《谢祐》于2014年出版,浓墨重彩地再现谢祐从天才少年成为一方本地神祇的传奇一生。绿笙在《后记》中坦言:“谢祐民间崇拜是根植于沙溪河流域的一朵文化奇葩……如果说正顺庙是一种文化形式,谢祐文化则是其内在丰富的内容。”这些成果,对研究谢祐文化的历史渊源,进一步弘扬其精神价值的正能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彰显了正顺庙的历史文化价值。

正顺庙是列西乡土社会滋养出信俗的产物,衍生出诸多民俗。其中龙船歌、划龙舟最重要仪式“请尊王”等传统民俗得到复兴,为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如今,端午节龙舟竞渡前,正顺庙前河面龙舟列队举行庄重古朴的“请尊王”仪式,悠远绵长的龙船歌再次唱响于沙溪河畔:新造龙船两面黄,划在大庙请尊王。请得尊王笑嘻嘻,划船郎子保安康……“三明龙船歌”“三明谢祐信俗”分别于2010年、2018年,先后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关谢祐文化的书籍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