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元新闻 > 
艺术点亮三元 | 林祥康:60载银匠生涯,从青葱到银发
2025-06-05 17:13:00  来源:三元区文化馆  责任编辑:张敏茜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见证,其背后凝结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

在三元区丰富的非遗禀赋中,传统工艺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项技艺背后都有富有传承故事的“守护者”,这些匠人匠心滋养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今天让我们走近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林祥康,共同探索古法金银器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林祥康,男,1952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首届“民间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三明市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银匠世家的传承人,他在保持古法传承技艺基础上不断钻研,精进制作技艺,制作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各种银工艺品,作品以唐代、明清时期宫廷金银器为主,造型精美大气,富丽堂皇。

(图:林祥康制作的银鎏金作品《太平有象熏香炉》)

01肇始

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传自清朝道光末年,由金银器造办处工匠林弥莲以家族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林祥康是“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其父为第三代传承人林发炳。

1965年,13岁的林祥康受文革影响辍学在家,在父亲的严格规训下,林祥康开始首次接触金银器制作工艺,从最难的“吞气吹火”开始,再到鎏金、掐丝、镶嵌等精细工艺。

学习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但千锤百炼下诞生的精美银雕作品却坚定了少年“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这一敲,便是60年。

02磨炼

银雕技艺非一日之功,“吞气”御火贯穿技艺始终,火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器成品的质量,这恰恰是最难的一环。

早期的熔化、焊接、提炼银器是用煤油灯火,嘴含一根20多公分长的铜管,将煤油灯上的火吹成细细的火丝,不间断的吹两三个小时,期间要维持火焰的燃点,只有火候得当才能让银器呈现温润柔和的色泽。

为了练好吹气,林祥康费了不少功夫,因为条件艰苦,他用水盆装水,用水波模拟火焰形态,通过吹水来控制气息,往往几个小时下来,嘴吹肿了,腮帮也僵硬了,甚至吃饭的时候口腔都扯得生疼。

学艺之路虽然坎坷,但他“不让技艺在自己手上失传”的执念支撑着他度过了最难的“吹火”关,苦难跨过,方成绝技。

他秉承了父辈的严苛和坚守,银雕技艺也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中渐成气候,“匠心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03钻研

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传承于古代宫廷,囿于周遭有限的学习资源,林祥康为了打开创作思路,拓宽创作视野,去国家各大有名的博物馆观摩明清馆藏文物,同时去图书馆、文玩城等地搜寻几近失传的创作图纸。

在细微观察和反复实验基础之上,林祥康逐渐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创作经验,他的指尖翻花,银丝化为绕指柔,诞生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金银器皿。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练技,林祥康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他的技艺集大成作品--银鎏金微雕作品“刘海戏金蟾”(银重9.2克,高度3.8Cm,底宽2.1Cm)。这件银鎏金的微雕作品精致小巧,只比1元硬币高一点。

整件作品通体空心,小耳环、小手镯、脚镯全部都是活动的,头发丝、衣服上的花纹以及草帽上的编丝全部都是手工雕刻,通体璀璨,巧夺天工。

作品中,刘海神情怡然,身着长袍,腰系葫芦与紫芝,脚踏金蝉,仿佛凌驾于碧波之上。

林祥康在作品底部刻上了“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落款,可见其技艺之精、工艺之难。

04传承

近年来随着作品影响力的扩大,林祥康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他还整理出版了《林祥康大师金银器作品集》,收录了他从艺60年来匠心雕琢的手工艺品。

在他从业宫廷金银器制作的生涯里,宫廷金银器在他手中不只是一门手艺、一种技法,而是一种融进了血液的情感。

2020年他参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匠人·匠心》系列之《浴火重生》的录制并于2021年3月播出;2024年2月他参与福建省广播电视集团与中阿卫视联合推出的系列短视频《AMEEN的福建时间》栏目拍摄,4月在《视听中国·福建时间》第三季播出。

为了更好地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林祥康对外收徒授艺,现已收徒6人,大多熟练掌握技艺知识,且作品均有获奖。

4月29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林祥康成功入选,成为我区首批入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为助力传承工作,三元区文化馆还特别推出“非遗进特校”系列活动,让特殊群体的孩子们接触到宫廷金银器制作,为孩子们埋下梦想的种子的同时,也为传统技艺寻找合适的传承人。

林祥康代表作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