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三元,处处涌动着奋进的热潮。金氟化工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持续输出高纯度氟化学品;腾飞广场的 “中医夜市”里,艾灸香伴着群众的笑容飘向街头,健康服务浸润烟火日常;瑞云山喷泉广场上,“元”声在线活动现场歌声与欢呼声交织,点亮夜色…… 今年来,三元区立足老工业基地底蕴与生态文化资源,在产业升级中攻坚突破,在民生服务中提质增效,在文化赋能中激发活力,奋力书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三元答卷。 01 产业筑基 为共同富裕“强筋健骨” “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科技领头,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更多新产品站稳市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正如金氟化工董事长左立勇所言,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三元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6条,发布科技成果69项,促成21家企业与近10家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技术合作,合同成交金额2000余万元。
作为老工业基地,三元区聚焦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今年以来分别实现产值 349.6 亿元、22 亿元,工程装备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元区大力开展“做大三产、做强三产”行动,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不断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三元区科创云超市 02 民生兜底 让共同富裕 “暖意融融” “我刚刚在‘中医夜市’里做个针灸,逛着街就治了病,这日子真舒心!” 8月9日在腾飞广场“中医夜市”,市民陈敏的话道出民生温度。今年以来,三元区创新 “中医夜市 + 商圈” 模式,目前开展了6 期活动,共服务 1.7 万余人次。
三元区聚焦群众关切,实施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就业优先,落实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要求,城镇新增就业351人;聚焦“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稳步做好12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建成6家长者食堂,覆盖万余名老年人;大力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建三元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每千人口托位数将达到5.6个。此外,2 家医疗总院下沉基层帮扶 3810 人,5 个乡街试点“慢病服务中心”和“慢病服务之家”,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03 文化赋能 给共同富裕 “添彩增韵” 8月15日晚,瑞云山喷泉广场灯火璀璨,“元” 声在线 —— 全民 K 歌计划热闹开唱。“氛围好、有活力,让人特别放得开。”参赛选手李劼人对街头演出的形式赞不绝口。活动紧扣“艺术点亮三元”文化品牌,以文化惠民为要、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的创新实践,将瑞云山脚下的街头舞台打造成群众释放压力、享受文化生活的 “精神驿站”。“青城合伙人”品牌则是联动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驻唱街演、健身操教学等方式参与城市文化服务。三明学院学生王琳说:“看到居民笑脸,就觉得为精神共富出了份力。”
三元区还持续打响“万寿三元”文旅品牌,培育格氏栲栲花季、麒麟山音乐会、三明越野跑、“沪明缘”国潮文创集市文旅新业态。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9.9亿元。 从产业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民生服务的细微关怀,从文化舞台的欢声笑语到城乡大地的日新月异,三元区正以 “三争”行动为笔,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