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能守护独居老人和残疾人的平安,如此神奇的事情,在三明市区许多家庭悄然发生着。对于被纳入监测的对象家庭,一旦家中用电度数发生异常,异常信息提醒就会发出,社区网格员会及时上门查看对象安全,智慧化的改变提高了社区养老工作准确率和效率,让对象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爱。 社区工作人员向独居老人黄大爷宣传电力预警知识及紧急情况处置 社区工作人员向独居老人唐阿姨宣传电力预警知识及紧急情况处置 及时救助, 三元区白沙街道群二社区共有住户3860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2100余人,34户住户被列入高风险群体。 李建兰是一名社区网格员,负责三化二村4栋和28栋的居民。今年1月初的一天,李建兰接到来自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发来的预警消息:70多岁的王阿姨24小时用电锐减。 李建兰清楚,独居的王阿姨身体不好,但她每天都会做两顿饭,这是主要的用电来源。怎么突然就没用电了?李建兰急忙上门查看。原来,最近王阿姨身体不适没办法下厨,由女儿送饭,这让李建兰松了口气,但她还是默默地把王阿姨的健康状况记在了本子上。 果不其然,这次预警后不久,一天早晨,李建兰通过与群二社区智慧养老后台相接的门禁系统发现,王阿姨家的门禁已经两天没有出入记录。 “这不符合王阿姨的作息规律,她每天都要出门走走。”想到这里,李建兰又赶紧上门走访,这才发现,王阿姨竟坐在浴室里一动不动。 李建兰马上打了120,并叫来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忙。事后,王阿姨说,自己记不清哪天起夜时摔倒,坐在那儿站不起来了。幸亏李建兰及时上门,把她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用电提醒让我们格外关注部分高危家庭,每次收到异常提醒,我都会很警惕,马上上门,后续还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及时发现突发状况。”李建兰说。 6月27日,通过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用电数据预警,社区工作人员入户重度残疾老人庄阿婆家,向其丈夫了解生活情况。 触发预警,6类核心预警阈值 为什么李建兰可以收到独居老人家里用电度数异常的提醒信息?这归功于信息集成电力系统给老人生活带来的改变。通过打造“独居老人动态关爱场景”,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结合在一起,让养老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8月底,在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见到了监测老人家庭日常用电量的“电力大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在前期信息摸底过程中,为确保预警信息精准有效,国网三明供电公司通过“线下精准画像+线上数据赋码”双轨核查机制,综合评估对象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照护能力等6项指标,按“高、中、低”三级分类建档,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将全市1700余户高风险家庭的电表号与救助信息精准匹配。 市场营销部副主任朱增峰介绍,排查出的这些风险家庭信息,会与供电电表号一一绑定,导入监测平台,通过采集用电时长、频次、峰值等12项核心指标,测算出对象家庭用电平均值,重点设置24小时用电减少80%以上、连续3日用电量<1.5度等6类核心预警阈值,一旦某天用电量位于预警阈值内,平台就会往老人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手机上发送异常提醒。这种通过电力数据实时波动智能识别生活异动的方式,将电表变成“会说话的报警器”。 在现场,记者看到,每户信息表中设置异常情况说明栏,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会显示上日无数据、一般异常、高异常等具体说明。每日数据在次日进行更新,以确保及时发现异常,通知社区提供第一时间的上门帮扶。 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触发预警76次,成功实施救助13人次,有效预防极端风险事件9起。 三明供电公司通过系统查看预警信息 三明供电公司上门宣传电力预警情况 政企联动,“三个转变”护平安 近年来,时有报道部分人群突发急病来不及就医甚至影响同住人健康状况的新闻,令人惋惜。孤寡独居老人、独居重度残疾人、以老养残、以老养老这4类人群正是这类事故高发的风险群体。他们具有“居住分散、用电特征稳定”的特点。 2024年12月,市民政局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主要领导先后3次赴国网三明供电公司会商,推动达成“政府主导、企业赋能”合作共识,构建电力大数据驱动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的“三链融合”机制,推动救助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护航跨越,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依托国网营销2.0大数据平台,技术人员定制开发“特殊困难群体用电行为分析模型”,建立数据模型,同时凝聚全市213名社会救助协管员、1560名村(居)民政协理员及驻村干部、志愿者的力量,对高风险家庭开展“敲门行动”,将风险化解在萌芽。 一条预警信息从平台发出,代表着“预警—响应—处置”模式开启了全流程高效运转。据测算,系统触发预警后,30秒内将信息推送至对应村(居)民政协理员手机,同步标注家庭基础信息。收到预警后,协理员立即电话联系户主或紧急联系人,若无人接听或初步判断异常,马上入户核查。对确认异常的家庭,同步启动1名协管员牵头,联动医疗、消防、社区志愿者等N方力量的“1+N”应急机制,在2小时内落实医疗送诊、临时安置、物资补给等措施,对误报家庭,24小时内记录报警并备注原因,避免重复打扰。从“人找风险”到“风险找人”的关键突破,实现了风险早发现、早预警。 “网格员对于自己所负责片区的家庭情况基本了解,但每个网格员负责的户数众多,依靠盲目扫楼发现风险,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还有很大概率白跑一趟。有了电力数据的支撑,网格员走访起来更有目的性,对特殊家庭情况的把握也更加精准。”群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鹭萍说。 从被动等到主动防,电力数据实时监测将救助触角延伸至家庭单元,解决了独居老人跌倒无人知、重残人员断粮无人晓等传统救助盲区问题;从粗放管到精准帮,依托分级分类台账和动态预警模型,救助资源向高风险家庭倾斜;从单一救助到长效护理,对需长期关注的家庭,纳入“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定期回访更新数据,实现“一次预警、持续跟踪、闭环服务”,实实在在筑起了高风险家庭的防护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