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频道 > 走进三元 > 民风民俗
三元人捕捉水生动物的习俗
2013-11-26 11:11:00  来源:  责任编辑:张芳  

  人类总是喜欢畔水而居,因为人离不开水,一个人七天不吃饭还可能活下来,如果七天滴水不进就活不了。水不仅成了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因为由水形成溪、坑、沟、池中,会生长出各种水生动物,在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年代里,这些水生动物不仅为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了活力,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情趣。人类也在不断考察它们的生活规律,研究捕捉方法,同时创造出各种有效的捕捉工具,捕捉它们以做为人类饮食的美味佳肴。

  叉鳅、拾螺、耙贝,去搦石磷遇金龟。

  漏虾、剪鳝、吊黄蛤,摸鱼摸夠金墩鼻。

  这首民谣是过去三元人捕捉水生动物的真实写照。在我童年的时代,单单是三元城关各种池塘就有三十几口,再加上各个山坳形成坑、沟、渠等水系,形成了一个相互流通的大水网,还有城郊东西两面几大片水田,那简直是水的世界。水又是孩子们活动和嬉戏的好地方,可以游泳、涉水,做筑霸、堆沙,摸、捉小鱼、小虾等各种有趣的活动,特别是夏天更是孩子们的乐园。下面详细介绍三元人叉泥鳅的过程。

  泥鳅在南方各省随处可见,因此,闽南就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闽南歌叫“捉泥鳅”,说起三元人捉泥鳅也是一桩趣事,单是捉泥鳅的一种工具,名叫“鳅叉”是铁制的头有一圆匡可以装上小竹棍,长约1米左右,头下连着两根铁棒,两根铁棒间有一微小缝隙,脚连着两个外八字的小铁钩形,象个儿字,初厦(端午节前后)是新泥鳅生长期,水田中泥鳅最多,初夏天气炎热,晚今凉快,所有泥鳅都爬出洞在水下乘凉,人们就背鳅筥,一手提着火筥(用来装点松明,可照明用的),一手持着鳅叉眼睛瞪着水田,以慢步轻轻把脚伸到水田里,不能弄动水,不能有涉水声,不然惊动了泥鳅,也会很快扭动身子弄混一片水,钻见洞里许久不出来。叉鳅人在水田中轻声慢步前行或沿田埂漫行,看见泥鳅后,将叉对准泥鳅的身腰,以最快速度往下插,叉准了泥鳅会被夹在两片铁件之间,叉叉里夹有三五条了,叉鳅人会把夹住的泥鳅捋到竹筥里。功夫好的话,一个小时能叉到斤把泥鳅,过去,当你在街上看到在卖的泥鳅,泥鳅腰间皮扶有擦伤呈白色的,就是用鳅叉叉来的泥鳅,因为泥鳅生命力强,不容易死,假如在水里放几片生姜就更好,受伤泥鳅存活时间更长。

  当然,三元人捕捉泥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小时亲身经历过的就有:(1)筑壩翻泥鳅。就是在水沟的上半段,临时用沙、石块筑一个壩,将水拦住,使沟的下半段没水,遇到下半段有小水塘,就很快将水拷掉。接着利用暂时缺水的机会,翻动石块和泥沙浆,把躲在其间的泥鳅翻出来。(2)毒泥鳅。有一种小權木,学名不知叫什么,三元方言称其为“仔花”,这种“仔花”过去山场到处都有,春夏之交会开一串串的花,我们可以将其采下、晒干,然后碾成粉,这种花有轻微的毒性,要用时将其粉用一块沙布包住,慢慢地从沟的上游洗下,泥鳅吸进这带毒的水后,会游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接着会昏昏沉沉的把头露出一点水面停在沟边,这时是捕捉的好机会,不过你千万要记住,如果你手一碰到它的身体,它会立刻跳起来,让你找不到,所以一般是用小工具如漏瓢类的,时间也得抓紧,因为随着水的流动,这种药力也在不断减弱,泥鳅也在不断的恢复清醒,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泥鳅又会恢复正常,这时你就抓不到它了。(3)寻鳅窟。俗话说:“蛇有蛇洞,鳝有鳝窟。”每条泥鳅也有它自己藏身的洞窟。你能找到它的洞窟也就找到了泥鳅。我们知道水稻要收割之前都有一段烤田的时间,也就是当水稻贯桨完,谷粒已经饱满了,就可以进入烤田阶段(只限于早稻田),晚稻田三元农民没有烤田习惯。因为过去三元城区一带农耕习惯是一年三熟,也就在同一块田里,春季种水稻,秋季种黄豆,冬季种小麦。水稻田烤田的目的是为了水稻收割后,田是干的,便于马上犁,整畦种黄豆,这水旱交替的耕作方法也是科学的,便于地力的利用。烤田时泥土表面是干的,泥土还保留了一定的水份,泥鳅就靠包含在泥土内仅有的一些水份存活着,泥鳅洞的洞口会呈现出略凹下,泥土更幼的痕迹,这就是泥鳅躲藏的洞口,顺着洞口用两枚手指挖开洞,就会发现泥鳅与泥土粘在一起,把它拔到装泥鳅的容器里就成了,这种泥鳅虽然容易捉,但一般主人不允许你钻进稻田中间,因为这样容易碰落已成熟的谷粒,有的小孩调皮,就偷偷地钻进稻丛中挖泥鳅,遇见主人会被臭骂一顿。(4)雨天拦泥鳅,每当下大雨,池塘里的水满起来,水就会往与池塘相接的下游水沟流去,也不知是因气温的变化还是水流动的关系,或许还有其它原因。这时生活在池塘里的泥鳅,就会通过池塘与水沟相连接的沟口,还断的向沟的下游游去,也因为人们掌握泥鳅这一活动规律,每当下大雨,住在池塘附近的人,就会头带鸭嫲笠,身披蓑衣,手提一个畚箕,在畚箕上压一块石头把畚箕放入水中,拦在水沟口,这时游向水沟下游的泥鳅就会游进畚箕底部。每三五分钟将畚箕提起一次,总会有三五条甚至更多泥鳅留在畚箕里,有时也会有其它鱼类游进畚箕里,捕捉的人将畚箕的泥鳅倒进装鳅容器后,再把畚箕沉入水里,如此往返多次,个把小时也会有不少的收获。(5)竹筒倒泥鳅。泥鳅有个习性,当水中有淤泥,有石、竹、木等空间时,它乐意躲在这些空间休息。正因如此,人们就会利用废旧的竹筒,或将毛竹锯成一米来长,内节通开的竹筒,把它埋入水中,数日之后将竹筒捞起(注意捞起的时候必须将一头用手封住,一头翘起让它浮出水面,不断把竹竖直,这样就会有部分泥鳅留在竹筒里)。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