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红色三元
光辉历程——北斗红星照耀
2016-10-10 15:07:00  来源:  责任编辑:张芳  

  三元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形成的闽中大谷中间地带,闽江支流沙溪贯穿其中。沿闽中大谷往东北通沙县、南平、福州直至沿海,往西南通永安,及连城、长汀等闽西内地山区。处在东经117°19´——117°45´和北纬26°01´——26°25´之间,面积811平方公里。

  境内属山地丘陵地带,中部沙溪河谷盆地较平低,东南部高山地带以普禅山、莲花峰为最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北部中低山地,丘陵广布,坡度较缓,嵌有吉口、岩前、忠山等小盆地。流经三元区的沙溪为中游地段,沿闽中大谷由西南向东北汇入闽江。沙溪两岸多条支流呈格子状分布,东南岸有东牙溪、薯沙溪,西北岸有台溪、渔塘溪、溪源溪等。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长。

  十八万年前三元已有古人类活动,唐宋时代有先民在三元境内从事农耕,繁衍生息,制作陶瓷。元明清时期,三元区域仍因属闽西北山区,峰峦重叠,林深草密,道路崎岖,河滩险阻,长期以来水陆交通比较落后,影响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元农林兼顾,农业为主,境内地广人稀,山多田少,村庄分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清代有部分土地已是一年三熟的耕作区,盛产谷、麦、豆、麻、茶、菇、蔗、乌桕等作物,山地盛产笋干、香菇、木材、土纸等特产。民国时期有土纸、铁竹木器、造船、竹编、制笋、制糖、榨油、碾米、酿造等手工作坊。由于战乱频仍,匪患经常,交通不便,三元商市一直冷落不振,中心城关仅有小商业如京果店、日杂店、豆腐店等,乡村有莘口、杜水等墟场,人口较少,消费能力低。总体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作物产量低,土特产外销不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元区域人均耕地面积近4亩,且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近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集中在地主、祖宗祠堂和乡村庙田手里。农民受地租剥削依然非常严重,如三熟平洋田,向地主交的租谷要占年总产量的50%以上(豆麦按比例折算),即农民将早稻全部收割去交租,有的年景还不够。农民只能得到豆、麦的收成,以顶三季的工本。至于远田、瘦田,花工很多,交租的稻谷也要占总产的20-30%。有些多灾多害的边远田,也要交10%的田租。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种地,得不到温饱,有的到春节前就要借粮,到青黄不接时向地主借粮的农民就更多了。加之苛捐重压,许多农民仍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

  三元区域唐代属汀州,宋代属南剑州,明清时期有部分区域属延平府,部分属汀州府。民国初中期地域分属周边沙县、归化(现明溪)县和永安县,其中城区及东北区域属沙县,西北部属归化,西南部属永安,先后是李厚基、王永泉、周荫人、郭锦堂、卢兴邦的势力范围,把持三元区域时间最长的为郭锦堂、郭凤鸣两兄弟(从1922年至1927年)和卢兴邦(1927年至1931年以及1935年至1936年)。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元还没有独立县建制,1931年至1934年,境内建立了党组织和区乡级苏维埃政权,隶属周边归化、永安、沙县的党组织和县苏领导,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人民参军参战和奋勇支前,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2月,以沙县第二区署为主要区域,建立三元特种区署,1940年8月增划沙县、明溪、永安毗邻地设立三元县,三元县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版图上。1950年1月解放,1956年7月与明溪县合并设立三明县,1963年5月,明溪县从三明县分出,三明县改设三明市(县级市,即现三元、梅列区域),辖于三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4月,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三明市(设区市),原三明市(县级市)划为三元、梅列两区,三元区辖于三明市(设区市),7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一、五四运动涌春潮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11月9日省城福州通电独立,归化、永安、沙县一带人民响应革命党人的号召,开始“剪除辫子,放开缠足,改穿汉装”,冲破满清封建专制统治。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旬,消息传到归化、永安、沙县三县区域。归化县立高等第一小学部分师生,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发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在归化县高等第一小学学习的岩前藉学生王友华与吴祥谦等学生一起,发动全校100多名师生举行罢课。师生们手擎三角彩色纸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等口号,游行队伍进入城区百货店,抄收洋货,堆在县府广场上焚毁。

  8月,王友华与一些同学利用假期回到岩前了解社会、参加实践的机会,在岩前的一个圩天,和同学一起在四角亭对聚拢来赶圩的群众,进行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声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的种种罪行,呼吁民众奋起救国。前来赶圩的岩前一带人民初步受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进步革命思想的教育。

  1921年,王友华应聘到龙岩一所小学任教。不久,和一批向往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小学教员一起,参加了邓子恢等人创办的“奇山书社”。进步青年们学习研究新思想、新文化,学习的书目主要有《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1923年9月,与邓子恢等人一起创办了《岩声》刊物,传播进步思想,探讨改造社会的良方。 

  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三元区域一些进步青年开始接触到新思想、新理论,学习新知识,参加社会活动,创办了一些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并投身到革命实践中,培养一批早期有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造就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二、农运之花开三元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翌年1月,孙中山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争取国民革命胜利,1926年7月,在共产党员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革命军(下称北伐军)在广东正式出师北伐。10月,北伐军进入归化,归化县光复。翌年7月,北伐军十七军到永安,一部兵力进归化,再过吉口、岩前、莘口,到沙县。

  归化、永安、沙县三县人民欢迎北伐军的到来,各阶层群众、学生上街游行,打出“拥护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和口号,庆祝国民革命胜利。归化等县县知解体,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派左派国民党人员到县,筹建县党务筹备处,成立县农会、工会、商会等群众团体,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兴办学校,发动民众开垦荒地,推进地方国民革命。沙县、永安县也成立了国民党沙县、永安筹备处,负责宣传工作和发展党员。

  随着北伐军入闽,一些共产党也随之回到福建开展革命活动。福建省国民党部农民协会筹备处、农民运动委员会出版的《福建新农民》等刊物遍及全省,鼓吹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然而各地缺乏工农运动骨干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骨干力量。1927年1月,中共闽南部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决定通过各地政治监察署,由派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在各地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大量培养工农运动的干部。不久,汀属八县政治监察署根据中共闽南部委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决定举办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3月,汀属八县政治监察署政治监察员、共产党员林心尧等按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做法,在上杭县办起了“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从上杭、长汀、武平、永定、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等8个县挑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共160人参加学习,包括宁清归3县的54名学员,其中有岩前青年王友华参加。翌年11月,中共长汀特支在段奋夫、王仰颜、黄亚光领导下,又创办“长汀训政人员养成所”,招收长汀、归化等县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农民60名参加学习训练。

 

  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教学活动基本上依照广州农讲所的做法,主要教材有《马克思主义浅说》、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周恩来的《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以及肖楚女编著的《帝国主义讲授大纲》等。学员在学习政治、军事之外,还组织到上杭城郊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包括人口、户数、土地占有状况和农民被剥削状况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和闽西发生了“五.七”清党后,“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被迫解散。学员也被迫返回。

  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这些学员返回家乡后,深入城区和农村,宣传和组织农民开展革命斗争。7月间,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学员在归化城区成立“归化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由城东赖水金、城北傅荣华、南门张隆友、范水珠等委员组成。县农协会组织进步青年对城乡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通过捣庙宇,拆神牌,毁菩萨,向广大群众宣传神灵是不存在的,还组织青年在县城开展了禁赌、禁嫖、禁抽鸦片及反抗苛捐杂税斗争。

  农民运动迅速在部分乡村兴起,一些乡村建立农民协会。王友华回到家乡岩前后,秘密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地主豪绅多年来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罪恶事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动员后,王友华在岩前乡建立秘密农会,有邓朝正、王清贵、吕张狗等农民参加。岩前秘密农会与归化县城东的赖水金相呼应,开展抗捐抗税,受到农民欢迎。县农会发动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制作了20多个“标准斗”,分到王桥、岭干、岩前等乡村,勒令地主启用“归化县农民协会暂用斗”,从而限制了地主以大斗进小斗出,苛刻剥削农民的行为。开展“一切权力归农会”活动,与封建宗法斗争,与族权、神权和夫权斗争,封建迷信、买卖婚姻、赌博、吸毒等陈规陋习被禁止。岩前乡农民群众初步发动起来,参加到革命活动中,显示农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播下岩前的革命火种。

  1931年,王友华在岩前的秘密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地方当局眼线盯上,逐渐暴露,岩前一带地主和大刀会组织视为眼中钉,暗中和公开威胁邓友华。受到反动势力的严重威胁,王友华无法在岩前住下去,只得到归化沙溪投靠亲戚,暂时躲避。后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军北上行军途中牺牲,时年32岁。

  三、热土撒播革命种

  许瑞芳,江西崇仁人,1906年出生,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三岁时其父投奔住在永安县第九区忠山乡的故亲、开明进步人士邓炎辉。其父从此弃农经商,以忠山十八寨为中心,在三元城关、莘口、岩前、忠山,以及贡川、永安县城一带,以贩卖日什布匹为生。1924年,许瑞芳回江西原籍就学,第二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章杰昌老师的引导下,常读“晨报”副刊、“响导”等进步刊物,很快接受教育,树立革命信念。在校期间发动学友,建立“读书会”攻读马列书籍,同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组织进步同志,深夜四处张贴革命标语,协助工农革命军攻克抚州城。

  1926年9月许瑞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临川县党支部宣传委员。不久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被党派入临川县县党部工作,当选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1926年12月,他与李干等同志,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等武装,开展大游行大示威,要求政府改善工作生活,增加工资,伪县长被迫垮台。

  1927年初,江西省委将临川县党支部扩大为县委,许瑞芳担任宣传部长兼学联会负责人。南昌起义部队从南昌来抚州,瑞芳等党员召集临川农民自卫军,跟随起义部队向广东进发。在潮州一战因敌众我寡,起义军受挫,农民自卫军解散,瑞芳与组织失去联系。离开队伍后隐蔽身份回到江西故乡,在家二十余天,写了革命文录“小火星”集,歌颂革命,广为流传。由于反动派到处搜捕革命同志,瑞芳在家乡危险重重,难以继续开展斗争,遂携眷再次来到永安,投奔忠山乡故亲邓炎辉。

  不久,在邓炎辉的介绍推荐下,许瑞芳应聘任永安县立中学老师。任教期间他一面教学,一面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学生建立“读书会”,阅读《资本论》、《社会进化史》和闽西根据地发来的红色报刊;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演讲会,学生轮流登台讲学,讲述革命形势;经常制作各种传单,宣传革命道理;组织进步学生课余练习武艺及拳功,为革命准备强健的体魄。

  1927年10月,在许瑞芳等共产党员的鼓励和引导下,永安学生联合会组织一个日货检查团,走上街头,挨店检查,发现有日货,即予以没收。没收来的海带、鱿鱼、漂白洋布、香烟、橡胶气球等日货,堆在街头当众烧毁,以杜绝商人再购进日货。

  许瑞芳还创办了黄竹洋、新桥两所农民夜校,向农民传播革命道理。翌年八月,假期回到忠山的许瑞芳,利用与当地农民的良好关系,以楚三公祠为联络点,联络忠山乡邓天赐等贫苦群众;利用教师身份,在先贤祠建立农民短期夜校识字班,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讲述革命形势。不久在先贤祠建立忠山秘密农会,有邓天赐、杨平志、余次铰等农民参加。

  忠山秘密农会鼓励农民起来反抗征兵征粮,抗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与地方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作斗争,一定程度打击封建统治者的气焰。忠山乡农民在许瑞芳的带领下,初步发动了起来,有了革命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翻身当家作主的意识。

  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在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消息传到永安,许瑞芳以送家眷回到江西为名,与同伴到闽西找红军。到闽西,他托同伴护送家属回老家,自己参加了红军部队。1934年冬,他随红军北上长征,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