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红色三元
光辉历程——春雷震天巨响
2016-10-10 15:09:00  来源:  责任编辑:张芳  

  一、火种燃起在人间

  在国共合作大革命风潮的影响下,1927年春,以沙县县立初级中学学生姜敢、官锦铨等为首的进步学生,发动了一次罢课学潮,反对学校当局专制独断、任用亲信的行为。同年秋,官锦铨等到福州继续求学。沙县学生就读的学校是党团活动活跃的地方之一,部分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所在学校和福州地方的革命活动,经常散发传单,组织飞行集会,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得到了革命斗争的实践和考验。1928年春,官锦铨、姜敢等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的《农民运动决议案》中指出:“建安道应以延平为中心,向建瓯、建阳、沙县、崇安发展,望日常斗争中建立党和群众的组织,领导群众斗争,企图造(成)骚动局面,与闽西一带相呼应。”这年夏天,官锦铨、姜敢利用暑假期间回到沙县机会,经过一番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闽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党员有官锦铨、姜敢、马凤城、洪基等5名。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立后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

  8月,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沙县特别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官锦铨、姜敢等在母校茂溪小学举办两期平民班,招收进步青年学习,传播进步思想,还经常组织青年农民和进步学生,在文昌宫等处秘密集会,联络感情,传播革命道理。

  1929年夏,官锦铨同表兄陈能茂(荷山人)一起到邻近的荷山一带高山地区发动群众,建立联络点。同时越过大山,到山另一侧三元区域的砂蕉、小蕉、碧溪、历西、三元一带活动,与碧溪的叶宏清、历西的吴俊旭和城南的邓有棠建立革命联系,设立秘密联络点,发展他们为农民运动积极分子,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息、禁赌禁烟斗争,打下了沙县南部的革命基础。

  1931年5月,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准备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将沙县划为筹款区,红3军团政治部派出某师政治部干部钱益民为首的工作团(亦称武工队)到沙县开展活动。钱益民带领工作团到沙县边境后,由3军团政治部民运处的蓝为仁与沙县特支取得联系,官锦铨和陈能茂二人专程到边境接工作团进入沙县。工作团在夏茂松林村驻扎,四出串连,发动群众。在沙县特支的配合下,红军工作团先后在洋元、大布、荷山,以及在马凤城的带领下,翻过大山,在大山另一侧砂蕉、小蕉、碧溪、历西、三元城关一带,由当地农民运动积极分子叶宏清、吴俊旭、邓有棠的帮助,发动群众,筹款筹粮。7月,叶宏清、吴俊旭、邓有棠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碧溪和历西支部,支部书记分别是叶宏清和吴俊旭,还在城南建立一个党小组,隶属历西支部,组长邓有棠,支部党员和农会积极分子有历西、白沙、长安、列东、城南、城东、台江一带的农民。党组织和红军工作团一起开辟了碧溪、历西和城关红色区域。还采取小规模的武装斗争行动,抓捕反动民团的眼线,打击反动大刀会组织,收缴大刀会一批武器,压制嚣张气焰,扩大政治影响。

  1933年8月随着将乐、沙县的大部分乡村的解放,为加强这一区域斗争的领导,中共闽赣省委派出特派员前来开展工作,在将乐的黄潭成立了中共黄潭边特委,翌年1月在这基础上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区委,隶属中共闽赣省委,下辖将乐、沙县两县的党组织。

  1934年1月,东方军解放沙县。在沙县特支的帮助下,一支红军工作团再次从沙县荷山来到砂蕉、小蕉、碧溪、历西、三元城关一带,和当地党组织接上联系,发动当地群众,支援红军攻占沙县县城,并帮助挑运战利品。

  1934年5月底,红7军团19师从明溪一带分四路进发到三元,很快和当地的历西党支部和城南党小组接上,并会师于三元县(今三元区、梅列区)历西、白沙、长安(今火车站)一带。当地百姓在支部党员和苏维埃政权干部的发动下,积极支前,支援红军进行强渡沙溪战斗,消灭和击溃对岸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组织。

   二、渔塘溪畔涌红潮

  1928年,归化青年到闽西闽南一带求学的学生多起来,包括邱文澜、蔡福钦、王友华等,他们在共产党主办的“长汀省立第七中学”、“长汀新桥乡村师范”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参与闹学潮活动,撰写抨击封建的激进文章在《汀北》等刊物发表。邱文澜还和王友华等五、六个归化籍青年创办《珩声》刊物,利用节假日回乡时机,把刊物和传单散发到城乡群众中,在民众中广为传阅。有部分归化青年受教育后参加了红军。

  同年,中共汀州县委认真研究汀属八县各派军阀状况和党的工作问题,认为“党的发展应以学校青年为中心,农民组织以乡村小学为中心”,确定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为阵地,争取进步分子,发展党的组织。邱文澜、叶鸿辉、王友华等人就在此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年冬,罗明接受福建省委的委派到闽西各地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使闽西党坚定了革命信心。为尽快造成闽西割据局面,1929年4月20日,福建省委在《闽西最近情况及省委对闽西斗争估量与指示》又提出“闽西的工作应以上杭为中心,尽可能的向新的区域发展,如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等县”。根据省委的指示,派邱文澜回归化开展党的工作。

  邱文澜回到归化后,在家乡盖洋、县城雪峰等地,宣传革命形势,启发农民觉悟,组织秘密工农会,积极进行建党工作。以禁赌戒烟为名,聚集青年师生和贫苦民众,指导他们学习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以隐蔽或公开的形式,发展工农会会员。在工农会基础上,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同年建立归化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归化城市小组,直属中共汀州(长汀)县委领导,后改隶中共宁清归工委领导。 

  1930年初,红4军进入明溪,进一步点燃革命烈火。同年秋,在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精神鼓舞下,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力量,建立“中共归化城市特别支部”,邱文澜任书记。

  1931年夏,红4军、红12军、红3军团打下归化等县。6月底,红4军以归化等为工作区,打土豪、分浮财,帮助建立地方政权,红12军一部攻占了岩前,留下一个小分队在岩前开展工作。王友华得到红军进发到自己的家乡岩前的消息,从长汀回到家乡,利用此前回乡开展农民运动建立的秘密农会,与红12军小分队接上,秘密农会开始公开活动,建立了岩前乡农会。农会帮助红军做宣传,使农民都来支持红军;帮助红军筹粮筹款,用红军票购买粮食和食盐;动员年轻人参加红军。后红军离开岩前后,还乡团回来,受岩前一带地主和大刀会组织威胁,王友华到溪口乡沙溪保投靠亲戚,家属受到还乡团的残酷杀害,王友华仍回到长汀,继续参加革命工作。后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军北上行军途中牺牲。

  1931年冬,归化县委成立。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后,闽西抽调有斗争经验的干部到清流归化工作,加快归化红色区域发展,成立归化县东南区委(中心支部)。归化县委和红军派出红军工作团,来到岩前开展工作,为首的姓刘。刘团长与当地农会接上,帮助邓朝正等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东南区委岩前乡党支部,支部书记邓朝正,党员有王清贵、吕张狗等。岩前支部党的活动范围覆盖岩前和莘口等地。

  岩前支部党员在红军工作团的帮助下,建立岩前乡苏维埃政权,打击吕文辉、吕起老、吕天健以及吕遇隆等本地土豪,领导分田、支前等工作,组织青年参加红军,发展生产,建设革命根据地,使岩前一带成为归化东南的红色区域。

  1933年11月,归化县委贯彻中共闽粤赣省委《关于做好苏区各项工作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有关“发展党与改造党的工作方针”要求,从城乡工人、雇农、妇女等中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归化县委在全县区乡党组织中连续举行2个“征收党员活动周”,执行省委的工作计划,“在年底前,发展党员数一万名,归化、清流县800名”,这时,归化县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岩前又有2名乡苏干部加入共产党。

  1934年5月,归化县由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在紧张反“围剿”战争中,闽赣省战地委员会先后两次向各级党组织、团组织和突击队、赤少队发出指令,要求各级抓紧组织突击力量,尽快发展党员。党组织领导苏区连续多次开展了党、团和扩大红军等突击运动。归化县委指导各支部,认真进行了夏季突击发展党团运动,仅两个月,归化发展党员150名,团员200名,其中岩前一带发展党员2名,团员2名,为支持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增强党团领导力量。

  三、烈火燎原红烂漫

  1933年12月,红军独立第7团从清流、归化(明溪)经忠山攻打贡川,打完贡川回明溪、清流,两次均有一部分部队经过忠山。红军独立第7团一部在忠山发动群众,做宣传,打土豪,向忠山村村民借谷。参加过许瑞芳组织的秘密农会和识字班学习的邓天赐,两次都是红军独立第7团的向导。在行军途中,邓天赐受到红军的教育和帮助。

  1934年2月,东方军红3军团回到中央苏区参加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红7军团迂回闽西北,开展游击性运动战,牵制国民党军队,相机建立新的红色区域,支持第五次反“围剿”斗争。4月初,寻淮洲、粟裕率领的红7军团侦知永安县城国民党守军薄弱,从明溪急行军,过岩前、忠山、贡川,攻打永安县城。7日,红7军团行军到了忠山村,住进了先贤祠、楚三公祠及其它庙宇里,还有的红军借老百姓的房子住,还有的红军没有地方睡觉,就在睡在屋檐下、肥料房草寮里,枕着石头。

  忠山先贤祠等几个大庙里住着大队红军,营部、连部都在那里,陈家大院是红7军团的指挥部和政治部,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在陈家大院居住并指挥红军。

  大队红军只在忠山村住了前后两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在路边架铜锅,有的借了老百姓家里的锅,煮了早饭吃后,就向贡川方向开去。留下一个连的部队,驻在忠山村,向东面警戒。连部设在楚三公祠,连长周作平,副连长马开运。连队的其他人马住在先贤祠内。

  红军在忠山做宣传,连队里有一红军小分队提着木桶和扫帚,有的拿着墨汁和毛笔,在村里写下大幅石灰水标语和毛笔的小字标语。水尾民主公庙里,四面墙上都写了标语。还写了几十条纸质标语,到处张贴。红军对人和霭可亲,遇到小小孩,摸着小孩的头,问话,说笑,遇到老人,还会走上去搀扶。先前怕红军跑到山上躲的一部分群众,听说红军守纪律,爱老百姓,公买公卖,纷纷回来了。

  红军在忠山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把农会积极分子邓天赐等发展为党员。4月中旬,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又发展本村的杨平志和余次铰,星桥的杨大清、邓老七等人入党,建立忠山乡党支部,邓天赐任支书书记。

  在红军的帮助下,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发动青年农民参加红军,参加解放永安支前工作,带路和帮助消灭星桥大刀会反动武装力量,酝酿分田地,忠山及周边村庄成为红色区域。红7军团回到中央苏区后,红军独立第9团接替红7军团驻守永安,后转移到永安西部建立红色根据地,继续开展斗争,忠山乡党支部归属红军独立第9团军政委员会领导,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933年2月,长期在西际村里做铁匠活的江西瑞金人,外号叫“武斗士”的,回到江西。再回西际村后动员开“余宁助客栈”的好朋友余宁助为红军做事,把余宁助发展为红军联络员,并一起发动西际村群众建立秘密农会。原来“武斗士”的二舅是红军独立第9团的一个连长,“武斗士”回江西瑞金时,受红9团的委托,请“武斗士”在永(安)沙(县)明(溪)边界一带,筹集食盐等重要物资,运送给红9团,以及运往中央苏区。“武斗士”和余宁助又联合了余和顺和柳城村的张本瑜,以及沙阳村的邓某和黄沙村的林某一起,利用西际连接闽南和闽西北的特殊位置,通过西际——竹洲(或溪口)——楼源——忠山——星桥这条线路,从闽南转运食盐等重要物资给红军,转运到明溪、永安、清流、宁化、瑞金等苏区。

  1934年4月,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军独立第9团和第8团到外线作战,破坏国民党军队的后方运输,牵制干扰国民党军队向苏区的进攻,并开辟新苏区。 

  5月,红军独立第9团一部在“武斗士”和余宁助的联络下,来到西际村,利用这里早已是工农红军物资转运站以及建有秘密农会的良好基础,着手发动群众,建立西际乡党支部,余宁助任支部书记,党员有武斗士、余和顺等人。

  西际乡党支部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西际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抓住了本村土豪余某,打开谷仓,将他家的3万斤谷子分给贫苦群众。帮助红军还抓住并打击了西际村及周边乡村的罗某等土豪,筹集一批粮款。在西际、柳城、莘口一带着手分田地。建立赤卫队,保卫西际工农红军物资转运站。帮助红军消灭驻扎在溪口渡口的卢兴邦驻守连,打通运输线。支援红军打好西际八角亭伏击战,保卫西际红色区域。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