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高桥镇官庄村村民陆香英正在为自家开在小学边上的一家沙县小吃店做些整理清洁的工作。 “没想到,不用出资入股也能贷到款。”沙县高桥镇官庄村贫困户陆香英通过精准扶贫担保基金,从县农商行贷款4万元。陆香英早年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心想开小吃店却苦于没资金,精准扶贫担保基金为她创业脱贫下了场“及时雨”。 陆香英是高桥镇官庄村村民,今年54岁,4年前因患上子宫癌,20多万的手术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在2016年之前,全家还仅靠她的丈夫在村里打零工挣钱,微薄的工资既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这样的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让陆香英感到自己的生活跌入了低谷。就在陆香英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沙县农村金融改革再出新招,借鉴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成功经验,沙县以高桥镇官庄村为试点,三明市及沙县农业部门补助出资20万元,探索精准扶贫担保基金模式,为资金紧缺但信用良好的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这也成为福建省首个精准扶贫担保基金。自今年8月份该项目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贫困户徐振炘、陆香英等在内的10余名村民得到了贷款共计22万元。 高桥镇官庄村是沙县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村,“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就是在这个村率先探索建立起来的农民小额贷款担保新模式,而“精准扶贫担保基金”正是高桥镇党委、政府在总结“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着力破解贫困户贷款贵、担保难问题。简单来说,持有本村农民户口,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贫困户,无需像其他村民一样缴纳入股资金,便能通过基金贷到3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作为创业资金使用,还可享受贴补基准利率的政府扶持政策,贫困户实际承担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4。同时,该村实行党员对贷款的资金申请、使用监管和项目指导实行全过程的托管,一对一结对帮扶。 贫困户的“福利”远不止这些。精准扶贫担保基金贷款利率比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降低5%,同时享受按基准利率贴息,贴息后月利率仅0.7%左右。“每月还息,年底还本。但只有及时还款的贫困户才可获得年底的一次性贴息,目的是培养贫困户的守信意识。”高桥镇镇长林贞淦说,一贷两年,记录良好的贫困户脱贫后,就可升级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 目前,首批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已为官庄村5户贫困户贷款担保,共发放贷款22万元。一个可复制、易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正在沙县逐步推广。 编辑:郑新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