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丨泰宁县朱口镇洋发村:农机奏响致富曲
2025-08-09 22:01:00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思媛  

立秋时节,正是“三夏”最繁忙的日子。

骄阳下,在泰宁县朱口镇洋发村寺林下的田野见不到“汗滴禾下土”的传统农作场景。80余亩农田里,一场现代农业的“交响乐”正在上演:收割机的轰鸣声、起垄机的突突声、插秧机的哒哒声交织在一起,农用无人机飞翔在蓝天与阡陌间,不时划出优美的弧线……

谁能想象:这片畦径生碧、金畴接远的土地曾经是抛荒田?

“这条河有10余米宽,以前运送农资、稻谷得肩挑手提蹚过去,很不方便哦。”农机手叶世松一边熟练地驾驶着被他称作“铁牛”的收割机,一边回忆说,10多年前的那场特大洪灾,把这里变成一片水毁田,于是就彻底成了抛荒田。

“当时如果有这个,也就不会抛荒啦。”叶世松抹了把汗,笑声爽朗。此时“铁牛”在他的操纵下,已“顺从”地蹚过小河,驶上田野,所过之处,金黄中略带绿色的制种稻谷不断被“吸”入“牛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秆清香。

叶世松是洋发村村支书,也是源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被乡亲们称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叶家世代务农,2009年,他试着流转土地,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两三亩口粮田,扩大到了400余亩。后来,陆续买了拖拉机、手扶插秧机、起垄机等多种农机。

“抱团取暖,将规模做大,才能提升效益。”2016年12月,他与村民一起,或以农田入股,或以农机入股,成立了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870余亩。

在聊到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时,作为“掌门人”的他颇为自豪,今年4月24日,全省水稻机种观摩演示暨购机补贴政策解读活动在洋发村举办。为什么选择在这里举办?当时有关部门很大一方面考虑到源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齐全,适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展示。

泰宁县地处丘陵山区,耕地60%为小块山垄田,机械化农机大多为轻巧型。“你看,那是我们的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叶世松指着远处说。

放眼望去,收割的尾韵未绝,新的乐章已然奏响,插秧机正在水田里滑行,翠绿的秧苗被机械臂“温柔”地夹起,又稳稳地插入明镜般的水面。一株,一行,一片……身后原本空寂的水面被迅速“绣”上整齐的绿色网格,倒映着蓝天白云,水波荡漾,秧苗轻摇,好一幅田园美景。

距离叶世松不远处,儿子叶长龙正操纵着今年新购置的大疆小款无人机,对这片农田施肥。飞机在嫩绿的秧苗与深褐的泥土上空盘旋,洒下微小雨幕,在阳光折射下呈现出转瞬即逝的彩虹。

叶长龙今年30岁,之前在外打工。在父亲的引导下,他2019年返乡加入合作社,开始学习操纵无人机,如今已考取多本的农机证。

“农忙时一天可以施肥200亩。”小叶说,合作社的智能化农机更新换代很快,这得益于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据介绍,随着合作社经营范围的拓展,年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2万亩,其中无人机植保作业1万亩以上,年水稻(制种)烘干800吨。合作社年收入200余万元,带动30余农户共同致富。

夕阳融金,将田野染成一片美丽的橘红。收割机的剪影在地平线上拉得很长,无人机闪烁着归巢的信号灯,播种机在渐暗的暮色中留下一道笔直的轨迹。忙碌了一天,农机的“交响曲”渐渐融入晚风的低吟……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