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温暖中国”三明市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记者一行走进沙县高桥镇,探索该地建立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如何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 在高桥镇官庄村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办公室,墙上挂着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一览表十分醒目,清晰写着8对贫困户和结对党员干部的名字,村民陆香英便是其中一户。 陆香英是高桥镇官庄村村民,今年53岁,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念书,原本的日子过得十分踏实。3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子宫癌,20多万的手术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沙县人大部分都是通过开小吃发家致富的,困境中的她,当时的愿望就是能在村里开家小吃店增加收入。 陆香英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但愁于没有好办法。这时,精准扶贫政策为她带来了福音。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帮助下,陆香英在沙县农商银行完成了审核程序,在没有任何财产与注资担保的情况下,顺利地拿到了农商银行的4万元贷款,并从别人手中盘来了一家小吃店。虽谈不上生意兴隆,但每年也能收入两万元左右。
据了解,沙县借鉴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成功经验,以官庄村为试点,县乡出资20万元,在全省率先探索精准扶贫担保基金模式。成立了村级精准扶贫担保基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可以向农商行申请贷款授信3至5万元,还可享受贴补基准利率的政府扶持政策。精准扶贫担保基金贷款利率比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降低5%,同时享受按基准利率贴息,贴息后月利率仅0.7%左右。精准扶贫担保基金还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帮扶作用。由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结对人或家族中有威望的人作为贷款资金的“托管员”,负责贷款的申请、使用、监管、项目指导和反担保,确保精准扶贫担保基金用到实处。 目前,沙县高桥镇结合当地实际,盘活资金,切实解决贫困户的资金难问题,“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已发放贷款累计24笔,193万元。(王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