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频道 > 走进三元 > 政区改革
三元城关古建筑——祖祠史况
2018-01-17 15:11:15  来源:  责任编辑:许静娴  

三元县县治城关,被人描绘为“小小三元县,三家豆腐店,城里打锣鼓,城外听得见”,解放初建起一座居民千户,人口五千的小城镇,却有庙宇棋布,明、清时期各姓的祖祠竞有60座(内有住户的祖屋末计人)。大约每15户有一祠,人均4平方米,这些古建筑,成为小城罕见的奇特之景色。

每座祖祠建筑面积平均约300多平方米,深三堂,阔五植(开间),最阔者有七植或九植,三植者甚少。建筑物平面有门坊、前堂下厅、两廊两天井中甬道,上堂正厅、侧厅中饰神龛、后堂、花台,两边明水沟及防火道,四周防火墙。有的还有内外坪或防火鱼池,牌坊等;有的内外坪侧为贡生、举人、进士竖立石伟(桅)杆。建筑物为木结构,通间敞厅,上铺斗砖盖檐瓦,下铺青砖。据有文字记载,现存最早最完好的是荆东垂裕祠,初建于宋嘉年问,历代由住城关邓姓四大房倡导重建与重修,得以延续至今。明代重建与始建的祖祠遗留12座;清康熙年间建造的约七八座;乾隆年问鼎建者14座;嘉庆、道光年间建造8座;清末62年间约建17座。

据各族家谱记述,建造祖祠的目的作用是“祠以安魂,墓以藏骸”。实际作用有集聚族众子孙,敬祖崇宗,寻根溯源;又可作为功名成就,仕途亨通者拜谒祖宗;维护和履行族规,管理家族财产等。祖祠为族人共有的永久财产,不许子孙拆卖。因此,各大族竞相建造祖祠,除邓氏垂裕祠、李氏宗祠、林氏宗祠、黄氏宗祠、赖氏宗祠、郑氏佑启祠、毛氏碧峰祠、居阳罗氏德馨祠以外,后代“财丁兴旺”支房,为永保美誉,亦相继建祠。如邓氏金房又建22座,匏房5座,革房3座,木房l座,李氏又建10座,林氏8座,黄氏郑氏各又建l座。

三元及其周边,又形成一种特殊风俗。每年正月初一清晨,各姓子孙衣冠楚楚,扶老携幼,赶往各祖祠拜祖,并互相拜年祝贺,路遇亲朋好友均互致敬贺。七月十五日各家送金泊香纸等到祖祠焚烧,不时还有人到祖祠为各先人作“忌辰”。先人谢世一周年后,选择良辰吉日,邀请族亲朋亲,吹吹打打将他(她)的香火送归祖祠,举行“附庙”仪式。这是孝子贤孙为先人举行的最后一次“大礼”(做功德)。

历史事实表明,这许多祖祠的存在,并非按先辈们的美好愿望起着良好作用,虽也曾有作为童生惮礼读书之处,或为演戏的文娱场所,但多数俱被儿童视为可怕的“鬼洞”。历来不为人意的闲空祖祠,实为战乱或南来北往的军旅提供方便的宿营地,给乡民带来不少灾难。如近代的民国初年,祖祠成为南军北兵争战的郭(凤鸣)旅、卢(兴邦)部兵匪驻扎地。抗日时期,福建省政干训练所、保安司令部、三青团及其夏令营、江苏学院先后迁来三元,人满为患,占用了所有祖祠庙宇,还殃及不少民宅厅院。刚建成一二年的允福祠,即被省保安司令黄珍吾占为公寓;占地最大的林氏宗祠,被占作省保安司令部;德馨祠、世德祠、奇峰祠一片均为其第三科及关押进步、革命志士之监狱;世昌祠及周舍巷(现称红旗路)附近20多座祖祠,尽为省政干训练所占用;友竹祠辟为三元县县政府。1951年土地改革运动之后,祖祠征收为乡村财产。一部分已由机关单位使用,一部分也由企业事业选用。1970年以后这些古建筑才逐步拆除,1992年城关全面旧城改造,痕迹全然无存。仅有荆东垂裕祠,于1991年3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保存。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