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一株忘忧草,万家喜眉梢——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扶贫观察
2019-01-02 16:12: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太原1月1日电 题:一株忘忧草,万家喜眉梢——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扶贫观察

新华社记者于振海、刘扬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乡村振兴战略·图文互动)(1)一株忘忧草,万家喜眉梢——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扶贫观察

农民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采摘黄花(2017年7月9日摄)。新华社发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飘进黄花地里,忙碌一年的农民撂下锄头进入了“冬歇期”,但对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办”主任安一平来说,还远没有到休息的时候,培训农户、规划产业、协调资金……安一平已经在为2019年区里黄花产业的发展做打算。

云州区过去叫大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这里气候严寒、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是典型的贫困县。近年来,区里决定以黄花为主导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黄花产业发展办公室。

唐家堡村支部书记张顺宝是全区规模种植黄花的第一人。说起黄花他如数家珍,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自古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张顺宝介绍说,黄花干菜目前市场上能卖到每公斤50多块钱,是当地其他作物收入的几十倍。

云州区农民种植黄花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以前并未形成规模。据当地人介绍,过去种黄花有“四难”:一是收益难,黄花的成熟周期长达3年;二是采摘难,一亩黄花一个农民要摘一个多月;三是晾晒难,需要大量空闲场地;四是浇水难,种植黄花必须要有水浇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乡村振兴战略·图文互动)(2)一株忘忧草,万家喜眉梢——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扶贫观察

种植户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晾晒黄花(2018年7月31日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乡镇干部第一次找到张顺宝要他带头大规模种植黄花时,被张顺宝给顶了回去:“是不是在忽悠我?”但听完政府给出的条件后,张顺宝决心试一试。

当时,云州区举全区之力发展黄花产业,为农户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每栽种一亩黄花补贴500元;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黄花地全部配套水电路;政府出面在全国招聘采摘工;全区中小学操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让路……

2013年,张顺宝流转来村里的300亩地种起了黄花,在政府的扶持下,他顺利挺过了最初两年的幼苗生长期,迎来了黄花的盛产期,如今300亩黄花每年能给他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黄花大王张百万”的名号也传扬开来。

在张顺宝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当地的黄花产业渐成规模。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不足1.6万亩,而如今已经达到了15万亩,全区156个村几乎村村都种上了黄花。

黄花多了,“黄花办”主任也火了。安一平说,这几年“黄花办”对种植户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农民缺资金,他们就与银行协调推出“黄花贷款”;农民怕风险,他们就向保险公司争取“黄花保险”;农民愁销路,他们就引进黄花加工企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乡村振兴战略·图文互动)(3)一株忘忧草,万家喜眉梢——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扶贫观察

工人在大同市云州区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分装鲜黄花(2018年7月31日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农户人人都有我的电话,问政策时他们喊我‘安主任’,要贷款时他们叫我‘安经理’,请教技术时又称我‘安工’。”安一平说,农民只要有问题就会来找他,农忙时候他的电话天天都被“打爆”。

“能种的都种过了,能养的也都养过了,没想到最后靠黄花发了家。”唐家堡村农民唐万过去是一名贫困户,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种了40亩黄花,没想到不但脱了贫,而且靠着种黄花的收入供三个孩子上了大学,还给儿子娶了媳妇。

“在我们村,有一批这样的‘黄花大学生’‘黄花媳妇’‘黄花小汽车’‘黄花新房’。”唐万说,黄花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让他们不再为贫困而忧愁。

2018年夏天,云州区举办了首届黄花丰收活动月,一片片黄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采摘。瓜园村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成说,随着黄花产业的不断升级,他们也在探索研发黄花草编、黄花宴等相关产品,帮助更多农民就业增收。

云州区委书记王凤瑞说,目前全区15万亩黄花中已有5万亩进入盛产期,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在黄花产业带动下,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57%下降到了2017年底的12.55%,剩余贫困人口按计划在2018年内全部实现脱贫。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