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泰宁经验”
2019-02-18 10:06:26 陈诗宇 来源:三元区委报道组  责任编辑:张芳  

2月14日,“2019年福建省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位于泰宁古城,近距离感受泰宁古城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

泰宁古城,位于泰宁县城。泰宁于唐乾元二年(759)建镇,中兴元年(958)升场为归化县,宋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亲赐“泰宁”为县名,沿用至今。泰宁古城,山环水绕,风景秀丽,人文鼎励,现存格局基本为明代旧貌,保存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分三大片区,拥有街巷20余泰宁历代名人官宦在此聚居。

古城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尚书第由五幢合院建筑、甬道、仪仗厅、书院、辅房、马房、后花园七个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南北向一字排列,坐西朝东,每幢三进,幢与幢之间设封火墙,以廊门相通,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是一种富有泰宁地方特色的“三厅九栋”式传统木构架建筑。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据了解,泰宁古城保护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系我县旅游转型发展重点项目,总投资5亿元,开发区域面积12万平方米,以尚书第、世德堂古建筑群为中心,建设状元文化、民俗风情、宋明商业、古建艺术等四大展示区,着力打造古城文化体验休闲中心。在古城的保护开发中,泰宁摸索出一套“泰宁”经验。一是古今相融,既坚持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尚书第、世德堂建筑群修缮工程,修复古街道、古民居、古祠堂等历史遗存,再现历史风貌;又积极注入现代元素,规划布局仿古商业街区等项目,完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二是动静结合,既有动态体验,加快“海峡两岸百工坊”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民俗活动系列表演,增强游客互动性;又有静态展示,设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泰宁分苑,集中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虚实互补,既注重开发文化休闲等“虚”业态,培育听戏、品茶、赏书画等新兴业态,营造“慢生活”氛围;又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实”业态,繁荣“吃、购、娱”等传统服务业。截至目前,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初稿已完成,世德堂修缮工程项目完成主体建筑修缮。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