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满意在三明|扶贫车间办进村
2020-06-10 09:52:06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三明日报尤溪记者站陈杰通讯员肖登超

6月2日,尤溪县城关镇星明村一家由废弃粮仓改造的生产车间里,村民们正在打包一批新完成的安全反光背心,这批产品将销往美国市场。“我们计件发工资,村民有时间就来上班,有事就可以走。”车间负责人郑金仙边照看小孙子,边检查成品质量。目前,她已办起3个这样的生产车间。

这是尤溪县支持市场主体创办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在这里,村民一出家门,就进厂门,赚钱顾家两不误。

星明村距离县城16公里,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2016年初,县人社部门帮助福建普利制衣有限公司到星明村招工,发现许多妇女有从业意愿,但因为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为此,县人社部门指导和协调村企对接,决定建立“居家式扶贫车间”,承接企业业务、补充企业用工。

“建立扶贫车间,主要目的是帮助困难群众,让大家能在家门口灵活就业,赚钱补贴家用。”郑金仙说,当时自己担任村妇代会主任,责无旁贷,就挑起了开办车间的重担。

郑金仙说,办车间县里给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扶持。2016年10月,名为郑金仙服装加工厂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在星明村开工了。

刚起步,技术、管理等困难接踵而来。“大家都是新手,自己管理经验也不足,第一批500多件的订单,返工了几次依然不合格。”郑金仙说,合作公司普利制衣及时伸出了援手,派技术人员指导,村民们学了两个多月,终于上手了。

63岁的詹金华是星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儿子得了鼻咽癌需要照顾,丈夫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自己在车间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天忙完家里的事,就来上班,想着多赚点。”

2018年、2019年,郑金仙相继在相临的城关镇新洋村、埔头村办起了“居家式扶贫车间”,让更多村民受益。

浦头村的车间由郑金仙嫂子家的楼房改造。走进车间,播放着欢快的音乐,57岁的林玉琴和车间里的其他村民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年纪大了,视力不是很好,从原来工厂退休后,很难再找到合适工作。”现在每天送完孙子,来车间上班成了林玉琴最快乐的事。

3年多来,郑金仙的3个车间共培训了50多名员工熟练掌握缝纫技术,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20人、贫困户5人。随着技术的熟练,员工的工资也从每人每天30-50元,提高到每天60-80元。

同时,“居家式扶贫车间”也培育出一批新型农民。“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村民就近就业,我们缓解了用工难题。”福建普利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友壮说,每当上新款时,公司都会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现在,与公司合作的“居家式扶贫车间”越来越多了。

“县里鼓励县内外企业和返乡能人,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宅院创办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就业扶贫作坊,并及时落实贴息贷款、用工补贴、免费培训等扶助政策。”尤溪县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黄德武说,“居家式扶贫车间”让愿做事的贫困户有事可做,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了家的温馨。眼下,尤溪县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已辐射到新阳镇、洋中镇后楼村、梅仙镇汶潭村等8个镇、村。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