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理论热评 > 
新华网评:读懂三个“一”就读懂了几代人的夙愿
2020-06-17 10:03:4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一”定义民法典: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这三个“一”是我们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深意、读懂“几代人的夙愿”的关键。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党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编纂民法典的工作被重新摆上重要日程。历经5年多,这部备受瞩目的民法典终于颁布。可以说,整个编纂历程,是党和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民法典的颁布实施,真正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总书记提到的三个“一”,充分彰显了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读懂了这三个“一”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也就读懂了几代人的夙愿,理解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部民法典的立法史,浓缩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奋斗和对法治进步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字:董璐 海报:王可)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