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新居新生活 就业有保障
2020-06-22 10:45:3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贵州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新居新生活 就业有保障

“几亩薄田,不咋挣钱,我和村里不少人一样,都出远门打工。”父亲突发脑梗,母亲卧病在床,37岁的杨江平回忆起曾经的日子,眼圈不禁发红。随后,他指着新居,话锋一转,“现在住进楼房,做饭用燃气,出门坐公交,好日子来得真快。”

2015年12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吹响易地扶贫搬迁号角。

杨江平的老家在铜仁市德江县,一听说县里启动部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他就报了名。2018年8月,杨江平搬到大龙经济开发区麻音塘街道龙江新区,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家。

伴随乔迁之喜而来的,还有新的期盼。“从农民变成市民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如果有稳定的工作,那就更好了。”

大龙经济开发区易地搬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找上了门。“开发区有近百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有针对性地办培训班,让搬迁户掌握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开发区共举办就业培训班139期,惠及1万多人次。通过外出务工就业、留守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方式,搬迁户已实现至少一户一人就业。

曾经扛锄头的杨江平,如今成为一名工人,在锰矿加工厂操作机器。“五险一金都有,第一个月到手工资就有3000多元。而且,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周边,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拿药、检查也很方便。”杨江平说,妻子也在邻近的打火机厂找到了工作,两口子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目前,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万多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搬迁户里,包括侗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人搬出了大山,文化也走出了大山,百姓大舞台由此应运而生。“文化也是我们的家当,跟着我们搬过来了。”杨江平是土家族,当他看到舞台上表演的土家族节目时,更加有了归属感。

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入手,贵州为新市民构筑起温暖的家,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身进城”到“心进城”的转变。截至6月上旬,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86万多人,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达到100%;已建成配套学校573所,医疗卫生项目390个,纳入挂牌督战的教育项目96所、医疗项目7个将于6月底完成,搬迁群众就近就学就医全覆盖。记者 万秀斌 汪志球 苏 滨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