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深山苗寨话脱贫
2020-09-27 09:56:5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南宁9月26日电 题:深山苗寨话脱贫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陈一帆

夜幕低垂,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梦呜苗寨,吊脚楼旁灯光交织,观众席上游客翘首以盼。悠扬的芦笙调子响起,苗家儿女踏着歌声起舞,一幅富有苗家生活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

49岁的潘杰辉是今晚的表演者之一。他能歌善舞、会吹芦笙,但这些民族技艺曾和他的老家杆洞乡锦洞村一样,如同蒙尘的明珠,长久掩埋在深山之中。

靠山吃山,潘杰辉年少时也曾和父辈一样,从家里的几亩林地里想办法。砍了的木头,锯成多截,每截1米多长,靠肩扛步行两个多小时到乡政府所在地售卖。“卖得快的话,一天能扛两回。”提起从前的生活,潘杰辉仍很感慨。后来村里通了路,外出务工变得方便了,但浓浓的乡愁又将他牵绊,“谁不想留在家乡呢?”

2017年,在当地政府推动下,这个贫困村寨部分村民的木质吊脚楼被一家企业收购,“打包”搬到县城附近的景区内,重新起楼,取名梦呜苗寨,配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批村民随之搬出大山。

“得知搬迁消息那一天,整晚睡不着觉,心里想着总算有出路了。”潘杰辉说。2018年,刚过完春节不久,潘杰辉一家正式迁居。

短短3年间,越来越多村民从深山中搬出来,梦呜苗寨渐渐壮大,不仅成为“网红”景点,还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创新扶贫模式,开发民俗演出、田园管理等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景区流转10亩土地,分给村民耕种。潘杰辉和妻子潘英花都是田园管理员,他们和其他村民一起,在这里种植水稻,每月领取工资。“游客也能来体验务农。”潘杰辉说,到了水稻收获季节,他们还能获得分红。

白天,潘杰辉忙着务农。晚上,他换上盛装为游客表演。“我们的苗歌、芦笙还有踩堂舞,游客都很喜欢。”潘杰辉说,一场演出他能获得50元收入,旅游旺季时,一晚能表演两场。

原来只会说当地方言的潘杰辉,这几年和游客接触多了,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现在我能说普通话,希望子孙后代比我说得更好。”穷了半辈子的潘杰辉,只读到初中,这是他心里一辈子的遗憾。如今他的3个孩子在县城上学,他没有别的心愿,就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流水潺潺。民宿、餐馆、商铺等林立小河两岸。在梦呜苗寨,不少村民和潘杰辉一样,过上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新生活。

马贵光是融水县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去年,他在梦呜苗寨租了一间商铺,将芦笙做成旅游产品销售。他的弟弟马贵兵是自治区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马贵兵的第3间银饰工坊在这里开业,店内银饰琳琅满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选购。谈及在这里开店的缘由,马贵光说,希望苗族的传统技艺能被更多人知晓。

融水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介绍,梦呜苗寨景区将旅游与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开创“景区+贫困村”“公司+农户”等模式,不仅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对周边村庄起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以来,融水县通过旅游产业脱贫人数近3万人,占全县脱贫人数的25%。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