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彝族贫困村寨迎新生——大凉山深度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见闻
2020-10-10 09:05: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成都10月9日电  题:彝族贫困村寨迎新生——大凉山深度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杨迪

临近中午,饭菜的香味从阿西依古家飘来。把切好的洋芋条放到锅里翻炒,加了点水,突然想起来还缺点什么,阿西依古快步走到门外的小菜园里拔了几棵葱,清洗、切碎、入锅,顿时葱香满屋。

喜德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阿西依古家所在的乃托村是喜德县15个极度贫困村之一。村子位于平均海拔2800米的高寒山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耕地面积稀少,不适宜居住,该村于2019年9月整村搬迁至贺波洛乡集中安置。

在西昌工作的孙子和孙媳妇来村里看望阿西依古,他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以前条件不允许,大家烤点洋芋围在一起吃。”他指向远方的老家。山上气温低,还没搬下来时,阿西依古一家主要靠种植洋芋、荞麦勉强维持生活。如今,参加过县上统一组织的厨艺培训后,他已经会炒回锅肉和四季豆了。

变化不只这些。行走在乃托村,记者看到一栋栋崭新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房前屋后挂满黄灿灿的玉米和红彤彤的辣椒,水泥村道干净整洁。

据了解,四川省什邡市对口帮扶乃托村,为了让从山上搬到山下的村民适应新生活,帮扶干部可谓“费尽心机”。“刚开始村民习惯还没改过来,家里用不上的桌子经常被放到菜地里,电磁炉、电饭煲更是闲置在一边。”帮扶干部李克飞说。

乃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是什邡为喜德县打造的第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也是帮扶干部向村民展示生活习惯的“窗口”。服务中心一楼有个幼教点,每天厨师翁姑伍且在帮扶干部带领下用电磁炉炒菜。闻到香味的村民经常前来观看,时间久了,不少村民也纷纷拿出布满灰尘的电磁炉学着炒菜。

此外,考虑到村民的故土情结,帮扶干部还专门在新居房前屋后打造“微菜园”,还在村子旁边发展起12亩的产业实训基地。如今,掌握技术的村民把自家的“微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纷纷种上辣椒、葱、玉米等。

“现在,村民遇到电视看不了了、厕所被堵了等大事小事都来找我们,这种信任感让人觉得很欣慰。”乃托村驻村第一书记包祚勋告诉记者。更让帮扶干部们开心的是,他们在村里还带出了个“徒弟”。

今年28岁、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的阿西哈古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在成都工作一年后,听说村子从山上搬下来了,他选择回到家乡。现在,阿西哈古每天义务给帮扶干部做翻译,帮着向村民宣传、讲解扶贫政策和项目,也跟着帮扶干部学习干工作。最近,阿西哈古刚协助帮扶干部完成乃托村第一个完整的村民信息数据库制作。

“先跟着大家学,以后有机会争取回村里工作,感觉很有意义。”阿西哈古喜欢站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看新村,“变化太大了,都不敢认。”大一点的孩子在服务中心的院子里打着篮球,小朋友就在旁边玩滑梯,不远处的坝子里传来村民的欢笑声。

记者注意到,服务中心楼梯的侧墙上是乃托村的村史,两层楼的墙面展示着乃托村从1962年建村到今天58年来的巨变。

“我们的生活就像这楼梯一样,蒸蒸日上,越来越好。”阿西哈古笑着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