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抗美援朝老兵刘金欢:作为一名通信兵,通信比生命更重要
2020-10-23 08:55:1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70年前,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血洒疆场。

如今,他们已是耄耋之年,仍难忘峥嵘岁月。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刘金欢老人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今年89岁的他身体硬朗,挺拔的身姿仍可见军人的风采。耳朵有点背,那是战场上隆隆的炮声损害了他的听力。当说起70年前的情景,他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跟随他的讲述,让我们一起重回炮火连天的战场,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重识英雄的赤子情怀。

1948年,年仅17岁的刘金欢入伍,先后参加过解放太原、西安、兰州等战役。

1950年,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刘金欢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

战地生活很苦。寒冬天,朝鲜气温甚至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为了躲避敌军的狂轰滥炸,我们很多时候不敢做饭,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刘金欢说。

炒面由炒熟的高粱、玉米、黑豆等碾磨制成,直接吃又干又噎。

“我们先把雪含化了,就着炒面咽下去。吃完一顿,舌头都冰得没有知觉了。”

最辛苦的是在冰天雪地执行任务,刘金欢回忆说,“如果遇到敌军飞机侦查,为了不暴露目标,我就在雪地里往前爬,手脚都冻僵了。有的战友在爬坡过坎时,鞋子掉了,就不穿鞋走,脚和袜子都冻到了一起。”

年轻时的刘金欢(受访者供图)

作为通信兵,刘金欢的主要职责是排查故障、修复线路,确保指挥部和前沿阵地的通信顺畅。

“虽然不在最前线提枪打仗,但我们通信兵担负着保障指挥通畅的任务,所以也是敌人重点袭击的目标。作为一名通信兵,通信比生命更重要。执行任务时,不断有战友倒下,倒下一个再顶上来一个。”

说到这里,刘金欢有些伤感,但很快,他又恢复了神采,“排长愿意带我去执行任务,因为他觉得我最机灵。战场上,一个不留神,那是要送命的。”

即便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

刘金欢清楚地记得,那是1953年6月16日,敌军的炮弹炸断了电话线,他在抢修时,又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削掉了他半个左手掌。

“就像刀子裁,又烧又疼,炮弹皮炸开,像锯齿,刺里啪啦。”刘金欢说,“骨头都露在外面,很明显能看到。”

但军情紧急,不能耽误联络。在这个紧要关头,他强忍着剧痛,牙咬手拉,艰难地连通了线路。

任务结束后,他请排长帮他包扎了伤口。

当时已是夏天,天气很热。没过几天,刘金欢觉得伤口扎心地疼,于是请求医生帮他拆开绷带看看。

“医生说,不能随便打开,破伤风会要命。我说,要命就要命吧,您给看看里面有什么。后来,打开绷带,好多蛆。大夫说,有蛆,就叫护士用针头把煤油抽上冲洗。护士拿来盘子接着,蛆就往下滚。(煤油)冲在神经上,疼得剌心一样。”当回忆起这段万分疼痛的经历,刘金欢仍然心有余悸。

刘金欢负伤回国后,又过了一个月,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日子。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

对于这个消息,刘金欢倍感欣慰:“终于停火了,再也不用打仗了!终于胜利了,牺牲的战友可以安息了!”

刘金欢手捧“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受访者供图)

(刘金欢:1931年出生,山西河曲人,1948年入伍,1950年入朝作战,荣立三等功。)

总策划:刘加文

策划:夏小鹏汤丹鹭徐倩袁韵

作者:王俊景董小娇

审稿:刘小军

海报设计:刘晓磊

视频后期:王也

校对:刘钟灵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