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新春走基层 > 
新春走基层|春耕变“春收”:产业扶贫益农户
2021-02-26 09:25:5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大连2月25日电(记者郭翔、张博群)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广袤的黑土地还未解冻。在东北各地尚在春耕备耕时,辽宁省庄河市的草莓温室大棚里,姜文南已在享受收获的喜悦。

清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庄河市蓉花山镇源发村村民姜文南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自家温室大棚。室外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大棚内气温则高达28摄氏度。刚一进棚,姜文南赶忙脱掉羽绒服和毛衣,仅仅穿着一件T恤衫就热火朝天地忙活了起来。

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的大棚里,贴地生长的秧苗上结满了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白色的草莓花绽放其中。

“9点多就有人上门来收草莓,我这一栋棚一天能摘100多斤。” 姜文南蹲在垄间,一边将熟透的草莓摘下一边对记者说,现在一天最少能卖1000多元。姜文南粗略估算了一下,靠这2亩半的草莓大棚,一年下来赚个十二三万元不成问题。

65岁的姜文南虽然腿脚不好,但干起活来却十分麻利,弯腰、蹲下、摘果、起身,不一会儿的工夫,他手里拎着的塑料筐就装了满满一筐。汗珠不时从脸颊滑落,身上的T恤衫早已被汗水打湿。

“累是累了点,但兜里有钱了也值了。”姜文南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我们两口子身体不好,不可能出去打工,土里刨食也不挣钱,幸亏种上大棚草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属于低收入村的源发村有了扶贫项目,政府倡导村民种大棚草莓,每亩地补贴1.7万元。村里为大棚种植户规划了设施农业小区,修好路,通上水电,还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姜文南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兜里有钱了,生活上也舍得花钱了。姜文南指着自己的银灰色羽绒服说:“今年过年,我从里到外穿的都是新衣服,花了2000多元,给老伴儿也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怎么喜庆怎么来。”

“老姜已经成为咱们村远近闻名的牛人了。” 源发村党总支书记张奎涛说,看到姜文南靠着种草莓增收致富,周边的村民纷纷来向他讨教“致富经”。

日子越过越好,但姜文南并没有止步不前。最近,他学会了用手机上网课,打算农闲时去外地考察学习,引进草莓新品种,提高产量。

庄河市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5亿元,发展产业项目77项,修建各类设施农业棚室3500多栋,直接受益农户8700多户。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