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明新闻 > 
“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幸福滋味
2021-06-11 17:16:26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郑新凤  

俞邦村新貌(黄三定 摄)

俞邦村旧貌(资料图)

●本报沙县记者站 许 琰

初夏时节,气温渐渐升高,位于沙县区夏茂镇的“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依然热度不减,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打卡。漫步村中,一个个文旅项目加紧建设、一个个小吃摊点游人如织、一张张村民的笑脸幸福洋溢,处处生机盎然。

夏茂镇是沙县苏区的重点区域。1928年,夏茂成立了闽西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1933年至1934年,红军两次驻扎于此,彭德怀、滕代远、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块红土地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作为革命老区村,俞邦村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从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立起,俞邦村就是沙县特支的重要活动地,也是松林乡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基点村以及游击队活动地。革命战争年代,俞邦村村民为红军、游击队送粮、水等基本生活物资,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许多村民还主动参加作战,为革命作出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初,俞邦村村民率先走出山门,在全国各大城市经营沙县小吃。目前,全村有670人在全国30多个城市经营小吃,占总人口的60%。

大量劳动力外出,革命老区村如何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俞邦村便探索将土地集中流转,解决人口外出土地抛荒等问题。目前,全村土地流转率达98.7%,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领头羊”。

在村子周围的大片农田里,眼下,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进行烟后稻的机耕和播种。

“那一片再生稻下个月可以收割第一季,眼前的这些烟后稻今年大概种1000多亩,全部拿来制种。”田埂旁,合作社理事长俞广清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已实现从机耕、插秧、防治、收割、烘干到精选全程机械化,吸引了158户农户入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去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

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这让看准沙县小吃原材料种植的俞广清信心十足。这两年,合作社在原有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烟叶种植等基础上,

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槟榔芋等小吃配料的原材料,去年亩产值近万元。“现在,我一年收益近10万元,和在外打工相比,不仅收益多,还不用东奔西跑。”社员张利财说。

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近年来,俞邦村在发展好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别具特色的小吃文化,打造耕读研学、生态休闲、小吃体验等多种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充分发挥文昌宫、传薪阁、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全镇旅游大循环,年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增加村财收入5万多元。2020年,俞邦村获评省级旅游金牌村、“绿盈乡村”等称号。

在村里的“寻根追味”小吃街上,两旁的摊位摆满了艾草烙耙、芋糕等特色小吃,每天都吸引着各地游客驻足品尝。“我们专程从福州过来,一下车就被这里的美景美食吸引了。”游客王女士和朋友在小吃街牌楼前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小吃民俗文化馆内,感受充满农耕文化的饮食内涵;登山步道上,享受百年古樟树群环绕的生态美景;品类丰富的瓜果长廊,不仅可以亲子采摘,更是耕读研学的好去处……一个个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点连珠成串,让村子人气持续升温,今年“五一”期间,俞邦村日接待游客量超1万人次,富有特色的乡村游为老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探索出新路径,一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393106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