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得到稳步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了市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市区停车难现状 (一)汽车保有量大且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约6.68万辆,每年新增注册车辆1.8万辆,平均年增长率27.3%,增长势头强劲。 (二)停车位少。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差距较大,严重不足。市区各类停车泊位仅约2.4万个,对比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约6.68万辆,停车难题凸显。若按照国际惯例每辆机动车需1.2个停车泊位(即1辆机动车需1个固定车位和0.2个流动车位)来计算,停车位缺口达到5.62万个。 (三)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近年来,三明市区增长的停车位,主要是专用停车位和智慧泊车,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后于车辆增长,总量远远不足。特别是社会车辆过于依赖路内停车,也给三明市区的道路交通和管理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和压力。 (四)重点区域停车矛盾尤为突出。列东是三明市区中心地块,从东新一路到东新四路,包括市委、市政府等市级行政办公,银行、宾馆、百货、农贸市场、第一医院等多重功能,城市功能交织,是公共停车需求集中区,但公共停车场配建严重不足,成为停车难的重灾区。 (五)老旧住宅小区停车呈无序状态。因为历史的原因,老旧住宅小区没有配建停车位,靠挤占小区内道路、人行道、空地、绿地停放,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车辆先到先占,见缝插针,有时还相互堵车,存在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切实增强停车专项规划引领调控作用。严格按标准配建公共停车位,保证公共停车位的逐年增长。要重视摩托车和自行车车位的配建工作和配建比例,要体现更加方便、更为人性的布局原则,保证用户就近、方便停车。 (二)加大停车位配建力度。一是重点抓好公共停车位的配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区域,采取多种方式和投资渠道来解决。二是重点破解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对于道路相对比较宽敞或有空地的住宅小区,可由政府出资对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腾出一些空地,作为停车用,统一施划,由社区统一管理。 (三)创新停车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制定公共停车场停车价格形成调控机制。科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这一经济手段调节和规范停车行为。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实行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二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夜间开放单位停车场,方便周边办事人员和居民停车,缓解停车矛盾。 (四)提高停车管理的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全区乃至全市的停车场(位)信息数据系统(库),将辖区所有车位信息并入智慧泊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泊车效率,方便统一管理。 (五)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多方面的整治活动,全面改善市区的停车环境。一是开展经常性违章停车专项整治,建议推行城管和交警联合执法,建立联动的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停车环境;二是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让有限的停车位不被占用,缓解停车难;三是开展清理“僵尸车”专项行动。“僵尸车”,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存在自燃自爆的安全隐患,还占用了市区有限的停车资源。建议区政府开展一次专项清理行动,腾出车位,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