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慢性病?答: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的某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起病隐匿,病程较3.73.7长,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二、如何预防慢性病?答: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第一是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第二是生活要规律,绷紧的弦也要适当放松一下,以平常心态处世;第三要适量运动,不妨制定计划每天抽半个小时锻炼一下;第四是要戒烟、限酒。 三、常见的慢性病有哪些?答: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脑溢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疾病最常见)和肿瘤(以肺癌,胃癌,肠癌,胰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常见)等。 四、慢性病有哪些危害?相关因素有哪些?答:慢性病的危害:(1)脏器损害:主要是造成心、脑、肝、肾的重要器官的损害。(2)生活质量: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预期寿命减少。(3)疾病负担:医疗费用比较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五、引起慢性病的原因有哪些?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特别”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1.高强度工作环境,如身体较长时间地处在高负荷状态或熬夜加班;2.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吃早餐、不进蔬菜水果等;3.缺乏锻炼或锻炼过度:长期不锻炼或长期过度不科学锻炼都会造成慢性疾病;4.环境因素:有调查显示,75%的慢性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如空气、水源、室内环境等污染带来的危害;5.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病毒等感染。 六、如何预防慢性病?答:(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做到少油、少盐、低糖、低脂饮食,限制红肉、酒精、饮料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日三餐中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食物种类,避免长期摄取单一或者较少的几种食物,每天吃到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吃到25种以上的食物。(2)适量运动:身体活动是实现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的基础。有研究显示,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增强体质,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各年龄段人群每天都应进行充足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3)戒烟限酒:预防慢性病,戒烟限酒势在必行。吸烟对人体有害无益,一根也不能抽!应有意识地远离吸烟人群,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加戒烟的决心。饮酒对健康也并无益处,如果饮酒应当限量,成年人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约折合啤酒450毫升,白酒30毫升。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4)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切忌情绪过于激动、疲惫、过劳。进行自我调适,处理好负面情绪,可向亲朋好友倾诉,合理的宣泄情绪。当自己不能解决心理问题时,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积极调整心态。(5)充足睡眠:睡眠对改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每天应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睡眠,养成良好的夜间生活习惯,睡觉前不吃太多东西,也不饿着肚子,不在床上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建议成年人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七、哪些是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答: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为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临界血压值);(2)现在吸烟者;(3)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4)血清总胆固醇在5.2mmol/L-6.2mmol/L之间;(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