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理论热评 > 
新华网评:不能任由医疗“伪科普”害人
2024-06-04 08:18:5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网记者马若虎 樊思雨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拥有百万多粉丝的账号“老陶说真话”,因自导自演虚假医疗视频而被永久封禁。

类似的医疗“伪科普”并不少见。随着医疗科普在社交平台兴起,一些账号趁机浑水摸鱼,或者散播似是而非的“养生知识”,高价推销不靠谱的“神医秘方”,或者套上白大褂冒充医生,讲述骇人听闻的接诊故事。

“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带有幽门螺旋杆菌”“孩子用嘴呼吸是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早治疗”“尿酸高?看看这些后果……”有些医疗“伪科普”,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很容易信以为真,一步步落入对方设计的问诊或购药圈套。

科普知识是假的,推销的药品也没有吹嘘的那么“神”。拿号称能提高记忆力的“聪明药”来说,实际上是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的特性,极可能会抑制或损坏少年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

如此看来,打着“治病救人”幌子的医疗“伪科普”不仅欺骗公众,造成金钱损失,更有可能影响健康、威胁生命。对这种贩卖焦虑的“毒”流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实际上,针对医疗科普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做出过明确规定。比如《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指出,医疗卫生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要求,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

对于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深挖“伪科普”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加强监管,畅通社会监督和公众举报渠道;社交平台要加强资质审核,完善推荐机制,及时标注误导性信息,鼓励更多优质科普内容生产者多发声,以真科普正本清源;公众应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对有害医疗信息的“免疫力”。

面对害人的医疗“伪科普”,全社会同向发力、多管齐下,才能让其彻底凉凉。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