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理论热评 > 
赓续文化根脉,打开创新空间(现场评论)
2024-06-12 09:23:4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李洪兴

一笔落于宣纸,以水导墨、以水抗墨,浓淡相宜、润墨均匀……“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宣纸具有湿润、柔和、敦厚、吃墨等特点,是中国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前不久,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大国工匠”周东红和同事,展示了宣纸制作工艺。一张竹帘,两位师傅,一人掌帘,一人抬帘。帘子垂直沉入纸浆,抬起出水面到45度角,再浸入纸浆,然后抬起齐肩,成型的纸浆从竹帘上剥离,烘干后便成了宣纸。捞纸的帘床起起落落,激起“哗哗”声响,驻足的观众不时发出惊叹。千淘万漉、纸白如玉,一张薄纸连接古今,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文以载道,文脉悠悠。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不断丰富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各有特点,传承发展也应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传下去、汇聚赓续的力量,又传开去、扩大交融的范围,才能更好彰显中华文化持久魅力。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宣纸制作,全靠手工。周东红苦练传统技艺30多年,经他捞的宣纸,每100张的平均重量误差仅为2克,长时间保持成品率近100%的纪录。他从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还带出几十名徒弟。他说,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带到文博会,高兴又骄傲。如今,师傅躬身传艺、徒弟虚心学艺,文化薪火相传;新品研发而成,创意不断涌现。选对路子、找准方式,在更多人心中播下种子,文化传承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传承是为了更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文博会上,一家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综合服务商“字在”,通过复刻活字印刷全流程工艺,品鉴“百家姓”,开发“文化伴手礼”,展现文字的魅力。一件件文创产品,找到了美学表达、产品呈现和市场营销的结合点。企业负责人刘美松感慨:“文化是能量、创新是能力、产业是能动,三者融合好,才能释放文化业态的生命力。”实践表明,坚持守正创新,实现活态传承,有利于发展人文经济、文化产业。

着眼未来,还应强化“文化+”思维,以创新视角、创意手法,找到文化产品精神性与实用性的纽带,用文化赋能相关产业。把文化传承发展与产业联动起来、与群众联系起来,才能推动传统业态因文化增值而成为创新业态,让百姓生活因文化浸润而更加多姿多彩。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会更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动能将更澎湃。

赓续文化根脉,打开创新空间,推动文化产业与产业文化良性互动、文化业态与文化生活交汇互融,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建设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05版)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