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社会的长远进步。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已迫在眉睫。目前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课业负担重,体育锻炼时间被严重挤压,高年级尤为明显,主科常占用体育课;二是部分学校教室硬件设施状况堪忧,陈旧窗帘过短或遮光失效,晴天教室内光线极端不均,强光与反光严重干扰学生视觉,桌椅高度常年固定,无法适配学生生长发育,不良坐姿加剧用眼负担;三是自身护眼意识淡薄,视电子产品为“挚友”。因现在都是电子化板书,学习时近距离紧盯屏幕,用眼强度远超负荷。加上电子产品已渗透到学习当中,成为辅助学习的必要设备;四是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联动机制,近视防控难以形成闭环。 建 议 一、合理调控用眼时间。科学设计作业,摒弃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减少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合理规划电子屏教学时间,限制电子屏教学时长,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可借鉴其他学校经验,推出每周两天的“无电子屏日”,要求老师们回归板书教学。适当增加“阳光体育课”,让孩子们在户外运动,缓解用眼疲劳,将近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改善教室视觉环境。定期对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如灯具逐步更换为无频闪、色温适宜的护眼灯。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窗帘,可挑选厚实程度适中、遮光率高以及隔热性好的窗帘。对教室玻璃进行改造,如贴防反光膜贴或将玻璃替换为低反光玻璃,大幅削减阳光反射,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均匀,不再受反光干扰。每学期依学生身高精准调整桌椅,培养正确坐姿习惯。 三、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强化宣传,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校园电视和广播、宣传栏、班会、等渠道和形式,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互动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常做眼保健操等健康用眼习惯。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医疗机构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学校作为近视防控的重要阵地,积极组织校内活动,如主题班会、眼保健操比赛等。同时,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校共育等方式,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多陪孩子户外运动。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医疗机构与学校建立稳固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入校开展公益义诊、视力筛查专项活动,开通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捷高效的护眼咨询服务平台,眼科医生在线答疑解惑,提供个性化护眼方案。为教师、家长量身定制系统实用的护眼技能培训课程,涵盖视力检测实操、常见眼病识别、护眼环境创设、用眼习惯纠正等内容,为青少年光明未来保驾护航 五、健全防控监督体系。成立专项督查团队,不定期深入学校抽查课业安排、电子屏教学执行、体育课程落实及教室硬件改良状况,对违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确保各项防控策略落地有声。构建全区青少年视力健康大数据监测平台,精准定位近视率波动异常学校,实施重点督导帮扶,深挖问题根源,跟踪整改成效,实现防控全程动态监管。设立公众监督举报热线及网络平台,广泛接纳家长、社会监督反馈,对涉及学校教学安排不合理、用眼欠佳等线索迅速核查处置,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近视防控的良好生态,守护青少年“睛”彩视界与光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