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一、调研背景 在当前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环境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促进就业、增强产业链韧性、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地,对于提升三明市整体竞争力和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工行三明列东支行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并认真贯彻落实总省市行关于做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的工作部署,持续抓好企业对接、贷款投放、项目尽调、流程审批等工作,为创新性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保障。截至2024年12月20日,我行为5户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客户融资5600万元,已成功授信1个设备升级改造贷款项目,审批金额共14亿元,已实现投放5.48亿元。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其发展环境,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融资门槛高 尽管有诸多政策导向,但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完整、经营风险较高等原因,往往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导致研发投入受限,创新成果难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人才短缺与流失 高端研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三明和福州、厦门等城市相比,人才吸引力和薪酬竞争力较弱,加之大型企业的人才吸引力较中小微企业更强,使得中小微企业在优秀人才引进和保留上面临较大困难。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受制于资金、设备等资源限制,部分中小微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升级上进展缓慢,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市场准入与拓展障碍 某些行业存在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加之大型企业的市场挤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在市场开拓上举步维艰。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等原因难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建 议 (一)创新融资模式 一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设立引导基金、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政府背书降低投资风险,吸引并鼓励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社会资本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进行投资,为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可以发展供应链金融,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推广股权众筹,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二)优化人才政策 一是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加强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加大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激励力度,并通过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往返公交线路等措施,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促进企业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 三是实施人才培训计划,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培训项目,提升员工技能。 (三)加强技术支持 一是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服务平台,如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二是鼓励和保护技术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快速维权机制,保障企业创新成果不受侵犯。 (四)优化市场环境 一是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此外,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设立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采购项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支持。 二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整合政府或行业协会资源,定期发布行业报告,分析市场趋势,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交流会,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信息,并加大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推广线上服务等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 综上所述,本提案建议通过实施一系列支持、帮扶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三明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三明市经济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