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一天,不仅是对急救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对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的号召。今年的世界急救日,以“急救与运动”为主题,更是将急救的重要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醒我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的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事故、意外或暴力行为而失去生命,更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此受伤致残。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处理,往往能够极大地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许多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因此,普及急救知识,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升社会面自救互救能力刻不容缓。 建 议 为提高群众应急救护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助力健康长治建设,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应急救护知晓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视频、图文资料;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普及救护知识;利用世界献血日、世界急救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应急救护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和主题文化展览等主题活动;联合应急、地震、消防等相关部门,组织应急救护大赛、技能演练,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和实践急救技能。协同教育主管部门,扎实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个性化救护培训。 二是推广AED使用,构建“5分钟急救圈”。深入推广AED导航图小程序,群众可通过微信直接搜索“AED设备导航”查找附近可用的AED,提高救援效率。大力普及AED使用方法,加大AED配置与持证人员培训力度,解决群众对AED“不会用”问题。借鉴杭州经验,积极建言献策,推进相关部门尽早立法,解决群众对AED“不敢用”问题。 三是优化体验馆建设,逐步打造安全教育阵地。努力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和运营;运用虚拟现实(VR) 等手段,加强“场景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效能,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运行机制,面向社会普及应急救护知识。选拔培训专职工作人员,吸纳防震减灾、心理咨询、消防等专业讲师,成立志愿者讲师队伍,强化市红十字救援服务中心师资力量,充实应急救护师资力量,全面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