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两次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作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等重要指示。万寿岩是三明对台工作的一张历史名片,更是推动对台文旅交流合作的重要媒介,我们要充分发挥万寿岩媒介作用,推动深化两岸文旅交流合作。一、基本情况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由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遗址组成,出土了2000余件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制品,伴生2000余件动物化石,是闽台两岸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据研究,在万寿岩遗址的灵峰洞和船帆洞中出土的锐棱砸击石器,与台湾台东县八仙洞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和石核在制作工艺和类型上相同,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万寿岩遗址不仅是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关键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海峡两岸的远古家园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联系。二、存在问题一是遗址保护研究影响力不够,未能与南岛语族形成有效链接。二是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特别是对台元素不够凸显。三是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设施设备陈旧,承接大型交流活动难度较大。四是项目谋划水平不高,项目资金申报成效不佳,项目接续相对不足。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大,继续挖掘成效不够明显,未在国内考古界形成较大影响力。 建 议 (一)举办寻根溯源考古大会论坛。通过对台工作渠道申报举办考古论坛、主题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台湾专家学者来访、国内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会谈。建议请台办、文旅部门牵头,力争通过考古交流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二)开办青少年考古夏令营。通过举办两岸青少年考古夏令营等活动,吸引台湾青少年团体来明学习交流,特别是吸引“首来族”,力争将万寿岩打造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建议请发改、苏区部门牵头,台办、文旅、林业部门配合,依托沪明合作、山海合作、省对台交流基地等政策优势,进一步盘活森林康养,策划夏令营基础设施项目,并整体打包申报专项债;另一方面,借助三钢万寿岩学院、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等万寿岩周边优势资源,大批次、多批次承接来明台湾青少年有关活动。(三)推动考古宣传进校园。积极推进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进高校。据悉,三明市已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举办“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展览。建议请文旅部门牵头,台办、教育部门配合,借鉴这些活动经验,筹划在台有关高校开展系列展示活动,展示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成果的同时,增加两岸同根同源同脉宣的认同感。(四)发动两岸媒体共创作。建议宣传部门牵头,台办、文旅、商务部门配合,深化与联合报系合作,邀请台湾媒体、省媒、央媒,共同驻点挖掘创作南岛语族两岸故事,同时发挥台青、网红、博主等引流作用,讲好两岸历史交流故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大程度凝聚额两岸文化融合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