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特色、融合、集聚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而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但随着规模经济发展到达上限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三元区应将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列为重点经济发展方向,“满天星”式乡村特色经济将成为我区规模经济的有效补充。 建 议 一、重视年轻人才引进与培养。年轻人才,如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等,有知识有文化、愿意到基层去锻炼发展,是联系乡村传统资源与时代崭新理念的最好桥梁。那么区党委政府应出台适合年轻人才需求的政策待遇引进人才,提供其锻炼平台,善于利用其所学所长,待遇晋升有限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其自身能力提升的空间上限。 二、拓展项目资金的信息来源。县级财政资金压力大,仅项目配套资金就难以应对。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相关县级单位积极性,主动为有特色经济发展潜力的乡村争取扶持,梳理其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各行各业阶梯式扶持结构,改“扶一次”变为“扶一程”,形成跟踪式服务模式。 三、充分发挥乡村小循环特色。区别于规模经济,乡村特色经济优势在于发展链条短小精干,一旦形成即可完成初步产业自主循环,对销售端要求不高。例如,我区八洋岐茶业专业合作社“各盂坑”古茶,主打高山古树红茶的“绿色无污染、古法制茶工艺”,尽管无法达到像大田美人茶等的规模产量,也没有进行特意的宣传。但作为小众茶,仅当地回头客就供不应求,也是对当地资源利用和村民村财增收的好途径。 四、注重立足现有资源的“延发”。乡村特色经济不能求大求全,多是立足现有资源的采集和培育。自给自足后,可通过村官、村集体组织建立合作社群策群力或引进专业能人和资金进行延伸发展。例如,该村传统种植甘蔗,若其含糖量高的话,可以在当地发展熬制红糖的传统古法作坊,古法有机会申请“非遗”项目,红糖是主打产品,糖果小吃可以搭建系列产品,作坊可以融入文旅参观教学等等,进而进行小而美、小而精的产业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