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近几年来,我区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但是,在当前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如:1.乡镇农技服务不能适应规模农业生产服务形势。乡镇农技机构总体上是农业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经济基础上的体制机制,在工作安排上,乡镇农技人员往往被乡镇其它“中心”工作“征用”,不能专心专职从事农业科技服务; 2.涉农院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不多,能够到乡村提供服务的更少;3.年龄结构上,农技人员年龄偏大,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在知识技能上,知识结构、服务技能已经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 建 议 为此,我们建议: 1.培育农业科技市场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生产体制、种植规模、科技服务等方面都不同于过去的分田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服务主体方面,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农业产业研究院(共建)等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主体建设;在服务机制方面,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服务,探索开展“技术+数据+服务”、“农资+服务+培训”等服务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在服务经费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动科技成果下乡、科研成果孵化、乡镇农技人员培训。 2.提高涉农院校服务农业的意识。人社部门鼓励农校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委托培养机制,对自愿接受委托培养的学生,强化毕业后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服务的跟踪考核监督,未能按合约完成农业农村服务工作的(包括服务期限),应当退还委托培养经费,并纳入个人诚信档案,鼓励农校毕业生投身农业科技服务。 3.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宣传,增强农技工作荣誉感,全面提高农技人员社会地位。以长期服务农业生产、奉献农业科技事业为导向,制定评选标准(突出长期服务农业科技年限),开展农技服务先进个人(如服务标兵、服务能手)评选,造就一大批又红又专的农业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